開拓者進攻,帕特森不停的跑位,一通瞎跑之后,他成功的落到了麥卡蒂面前。
但是,球到了他手上他才發現,麥卡蒂好特么高。
麥卡蒂208的身高,本來就是打小前鋒和大前鋒兩個位置。
對付196的帕特森,綽綽有余。
帕特森一看自己沒有出手的機會,立即甩鍋給迪克森。
他大概覺得,只要自己減少出手,保證命中率,教練就會喜歡。
但實際上,沒實力的人,不管命中率多高都沒用。
有些偽球迷看球員數據的時候,經常會有種疑惑,為什么教練不增加那些命中率高的球員的出手次數。
為什么科比那么鐵還要出手那么多?
如果把科比的出手權給其他人,不就可以得更多分?
原因其實很簡單,有些人的高命中率,就是靠減少出手次數得來的,沒有好機會他們就不投。
他們只要增加出手次數,就必然沒有那么多好機會,命中率也會大幅度下降。
乍一看,這種選擇似乎也沒問題。
但是,比賽中哪有那么多的好機會呢?
特別是到了季后賽拼命的時候,每球必爭,攻堅能力就尤為重要。
帕特森把球傳給了迪克森,而他們隊的進攻時間已經只剩四五秒,沒有時間再跑戰術了。
無奈之下,迪克森只能選擇自己出手。
匆忙中,他的這個選擇很糟糕。
何星輝看到機會,躍起給他一個大帽。
蓋帽后何星輝都忍不住了露出了微笑,畢竟他的彈跳一般,蓋帽數據很少。
能夠蓋到一個,可喜可賀。
場下的麥克米蘭搖了搖頭,心里給帕特森打了個叉。
賽后看數據的話,帕特森給人的感覺是打的很合理,效率很高。
但實際上,這對球隊沒有太大的幫助。
他是犧牲了隊友的數據,來讓自己的數據變得好看。
而比賽的勝負,看的是全隊的數據,又不是比單個球員的數據。
快船進攻,他們也遭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卡塞爾突破不成,把球傳給了布蘭德。
此時布蘭德并沒有要到很好的位置,蘭多夫很好的抗住了他。
遭遇了和帕特森一樣的情況,布蘭德選擇了承擔責任,然后打鐵。
他倒是比帕特森更有擔當,但結果卻是和帕特森沒什么區別,都是浪費了一次進攻機會。
但這不能因此就覺得帕特森和布蘭德是一個級別。
判斷一個球員的作用,其實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
普通球迷,大多都是看個熱鬧。
要不然,神龜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喜歡。
開拓者進攻,這次布雷克在弧頂組織,等到迪克森跑出了機會,這才傳了過去。
迪克森手起刀落,拿下兩分。
何星輝出現了一點點失誤,沒有及時追上。
但,這都不是什么事,下次追上就行了。
快船進攻,何星輝伸手要球,然后迎著迪克森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