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大明宮。
‘大明’一詞早見于《詩經·大雅》:“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廣大,故曰大明。”
當初太宗決定建大明宮,一來是因為皇宮破舊,貞觀之治,大唐國力強盛,原先皇宮不適合作為皇帝居住和開朝會。二來則是興建大明宮,也可展現大唐之盛。
從那以后,人們稱呼中土大唐都是以‘盛唐’來稱呼。
今日大明宮,含元殿顯得熱鬧,含元殿門口熙熙攘攘的擠成了一片,烏泱泱一片擠了一百多個官員,這是大朝會才有的規模。
按照規定,三日一次小朝會,五日一次大朝會。
所謂小朝會就是左右仆射、中書令、侍中、六部尚書侍郎以及諸衙門的官長,跟皇帝碰個面,簡單的商議商議事情。
大朝會就不一樣了,凡是在京官員,無論何司何職,不管是散官還是實權,只要官員在五品或者五品以上,哪怕是從五品,也要進入含元殿里乖乖站好,乖乖的當一個聽眾。
天將拂曉的時候,長安城的文武百官就已經到了七七八八,三省宰相正手持朝笏,閉目養神。
當到了時辰,唐皇在近侍和禁軍的護衛下進入含元殿,文武百官見過皇帝,然后就開始大朝會。
大朝會剛開始一個時辰左右。
突然。
就在這時,一位禁軍匆匆趕來,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啟稟陛下,北疆傳來急報!”
“說!”唐皇李滕神色一凝,開口說道。
北疆各大藩鎮,擁兵自重,兵強馬壯,麾下動不動數萬鐵騎,一直威脅著京畿的安全,被歷任唐皇和朝廷視為眼中釘,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是卻又擔心藩鎮狗急跳墻,悍然起兵造反,到時候局勢怕是一招崩潰,大唐萬劫不復。
就是李滕登基以來,也是不敢逼迫北方藩鎮,而是下旨封賞一番。
現在禁軍說北疆傳來急報,唐皇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方藩鎮起兵造反了!
“回稟陛下,突厥可汗率二十萬精銳鐵騎進犯涇州,涇州節度使宋大人猝不及防,麾下六萬大軍全軍覆沒,突厥大軍已全占涇州!”
這話一出,唐皇李滕臉色狂變,整個含元殿也一下子死寂了,滿朝皆驚!
涇州乃是中土大唐的重要軍鎮,是與突厥大草原的第一線,自大唐立國以來,一直在涇州駐扎重兵。雖說后來藩鎮做大,涇州節度使擁兵自重,但是不管怎么說,也是大唐抵御來自草原的第一線。
而現在,突厥大軍竟然已經攻占了涇州,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涇州六萬大軍就這么全軍覆沒了?
要知道涇州軍可是中土數得著的精銳,在各大藩鎮大軍中戰力一直穩居前五。若是在太宗、玄宗之時,單單涇州軍都可以壓得突厥喘不過氣來,彈壓突厥草原各大部落,甚至突厥人一聽到涇州軍,就瑟瑟發抖,小孩止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