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舍不得,后來林氏又給她繡了十幾條,都是那種粉粉嫩嫩的,二丫的表情那叫一個絕,毛小秋笑得更加無良了。
這都是后話了。
林氏不愧是個老手,在繡品方面有她獨有的見地,得知女兒居然有刺繡天賦,更是拉著她研究了好幾天,然后得出一個結論,“小秋,可不可以借一點錢給娘…”
毛小秋一拍額頭,“娘,我的錢就是您的,你要用就用,對了,這是這段時間的收益,你都收起來吧!”
林氏紅了眼,女兒辛苦的錢她怎么能要,“算娘借你的,等娘賺了還要給你一份體面的嫁妝!”
毛小秋內疚不已,她前世習慣一個人,自己賺錢自己花,所以她壓根沒有想到要給林氏銀兩。
平日里林氏也不管錢,家里的吃喝都是毛小秋在張羅,還有就是邱老那里備好了。
吃喝穿都不需要用錢,以至于她都忘了,要給娘親家用的事了。
可是現在娘不但沒有怪罪她,反而安慰她…
眼眶瞬間有些紅了,“娘,您說什么呢,這里的收入自然有你一份啊,要不是你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我也不會那么輕松的做好每一件事,不僅是你,還有冬兒和師父,都有份!”
她早就做好了計劃,把作坊的收入里自己的那份分成四份,娘、冬兒、師父和她自己。
只是一直沒想起來,如今她決定還是寫成書面的比較好。
作坊現在已經開始盈利了,每天都有人來預定鮮粉和肉干,說是日進斗金也不為過。
而現在的人手也根本不夠,不僅是人手的問題,還有貨源,這可不是現代那個什么都速成的時代。
雞鴨沒有半年不能出欄,豬沒有**個月也是不能殺的。
最主要的是鮮粉,河里的小魚小蝦也不是取之不盡的,魚塘的事就變得尤為重要。
石頭和張三叔兩人得知魚不夠時,立馬找到了小秋和鐵牛,商議之下,毛小秋建議他們兩個去找其他養魚的合作,具體如何合作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不得不說石頭和張三叔兩人確實有生意頭腦的,很快就找到了別的地方,收購魚蝦,這樣一來,就連附近的城鎮都被驚動了。
而雞和豬更簡單了,這年頭哪家還不養幾只啊,張二伯身為管理之一,也親自帶著兒子們去周邊收豬,當然先緊著本村的來。
陳樹家的幾頭豬都到了出欄的時候了,陳樹將豬賣了以后吃到了甜頭,直接大手筆的養了十五頭,當然這豬圈就不夠了,毛小秋知道了,直接先借給他五十兩,還從系統倉庫里找來了養豬注意事項,摘抄后給了他一本。
陳樹對毛小秋更加感恩戴德了,這樣的書那可是可以作為傳家寶的,可是小秋這丫頭居然一點遲疑都沒有就給了自己。
無形之中毛小秋又多了一個追隨者,不過她卻不自知。
最近每天都被林氏抓著學做衣服,當做好最后一件里衣后,毛小秋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大師級的了。
不過林氏的一番話將她打擊得只能逗鳥玩了。
“嗯,勉強入眼,還得勤加練習,以后每天花半個時辰跟我學女紅!”
于是乎毛小秋悲催的生活里又多了一條學習的。
不過,比較好的是系統又多了一些積分,原因是毛小秋將雞毛、豬毛廢物再利用了。
雞毛撣子,雞毛毽子,豬毛刷子,也被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