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音樂平臺的這種辦事風格的確給了蘇晨一定的沖擊力。
蘇晨沒想到自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還能驚動一個企業出動一個團隊過來跟自己談業務。
其實蘇晨不理解也正常,畢竟只是剛穿越過來一個月,對于這個世界的很多事物都不能用原來世界的東西去衡量的。
因為這個世界的世界觀在本質上和原來蘇晨的世界上有一點區別的,這也是歷史長河中的一些蝴蝶效應導致的結果。
總之,余音音樂平臺賴以生存的特點就是他們對產品(歌曲)質量的把關都是非常嚴格的。
所以余音音樂平臺雖然不是流行音樂最火的一個平臺,但是卻是獨立音樂人最愿意扎堆的地方,特別是民謠歌手,大多數都選擇棲息在余音音樂平臺的大樹下成長。
余音音樂平臺也是不予余力地培養著這批歌手,互助成長,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不過余音音樂平臺雖然在業界甚至是民眾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也被人排進了華夏四大音樂平臺之一,但余音音樂平臺很清楚這還遠遠不夠。
因為在大眾眼里,它們平臺只是致力于打造一個小眾精品音樂的平臺。
沒有哪個平臺愿意一直只做一個小方向的音樂,這市場實在是太小了。
要想成為參天大樹,就必須做綜合音樂平臺,要做綜合音樂平臺,流行音樂就是邁不過去的坎。
所以現在力求轉型的余音音樂平臺這一次才會這么重視和蘇晨的合作。
在其他平臺看來,和蘇晨合作只不過是一次非常有利的合作,但合作成功與否并不會影響他們公司的大方向。
就好像財大氣粗的企鵝音樂,如果損失和蘇晨的合作,根本無傷大雅,他們公司的體量大,曲庫豐盈。
但對于余音音樂平臺,如果他們這一次沒有看走眼,蘇晨真的有爆火的潛質,那么他們這一次真的有機會轉型成功。
因為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可以吸引無數的追隨者的。
就好像他們當年決定走小眾路線一樣,當一個民謠歌手在他們這里爆火之后,后面就會有無數的民謠歌手想要來他們平臺發歌曲,這個效應就是他們最想要的。
所以,現在他們看好蘇晨,也想要復刻之前民謠發展的線路來發展綜合音樂平臺。
自然而然地他們就極其重視和蘇晨的這一次見面。
余音音樂平臺的熱情蘇晨是沒想到的,對方如此的重視自己,讓蘇晨都有點受寵若驚了。
余音音樂這一次來見蘇晨的牽頭人叫衛朋,是余音音樂主打產品路線的總負責人。
“蘇先生的作品,剛剛我們已經聽過了,非常震撼,也非常敬佩,原本我們以為這個版本只是網上視頻的那個作品的一個錄音棚錄制的進化版,沒想到這完全是一個精品版本啊,太完美了,所以我們團隊都很期待和蘇先生能夠合作成功,今天我們余音音樂是帶著誠意來的!”
衛朋一上來就把蘇晨給捧得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