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怎么就沒有了!”
李秀仁把文稿拍的啪啪響,情緒有些激動,說:“這六萬字里,只講完了一個慕容嫣的情感經歷。
還有歐陽鋒、黃藥師、盲劍客呢,他們的情感經歷,都可以當做一條完整的支線可以寫下去。
根據已有的角色,你至少還能寫出12萬字的內容。”
“爸,我是說,暫時只寫出了六萬字,整個故事的脈絡,我心中已經有了完整的腹稿。”
余弦笑著打斷李父,作為一個前職業槍手,怎么會不知道要盡可能把一本書寫長。
“那就好,那就好。”
李父欣慰地連連點頭,不知是在為余弦的懂行而高興,還是在為能看到其余角色的故事而高興。
余弦問:“爸,我的這部作品,能不能在《晴媛》上發表?”
“你的這篇稿子錯字連篇,遣詞造句方面稍顯稚嫩,故事背景是架空歷史,與《晴媛》并不算太契合。”
李父欲揚先抑,又稱贊說:“但你的文風沒有任何問題,也把握住了《晴媛》讀者最看重的情感。
花心思修改之后,完全可以當做《晴媛》的主推作品發表。”
余弦微笑,知道這次改編成了。
前世王家衛這部《東邪西毒》,演員陣容是張國榮、梁家輝、張家輝、張學友、梁朝偉、林青霞、張曼玉、劉嘉玲、楊采妮等商業巨星。
劇情人物都是金庸小說中最頂流的角色,最終卻拍出來一部完全古龍風格的文藝片,票房只有900萬。
把投資人氣到直接住進醫院,放話要買斷王家衛手腳。
如果不是好友劉鎮偉站出來,用原班人馬一個月趕工出一部大賣喜劇《東成西就》,王家衛是肯定要被做掉的。
用商業片的標準來說,《東邪西毒》是十足的爛片,敘事啰嗦、時間線混亂、對白太多、作為改編電影卻把角色二創到金庸都不認識……
活該撲街,因為這就是一部典型古龍、王家衛風格的文藝電影,還是文藝到死、商業元素幾乎為零的文藝電影。
但就是這樣一部撲街電影,改編成小說后,剛好就能擊中《晴媛》讀者群體的high點。
沒有文青可以拒絕王家衛。
為了盡可能還原出電影中的的色彩感與王家衛的那種風格,余弦寫這部小說中,保留了碎片式敘事的框架,具體參照《悟空傳》。
文風方面,又更多參照了古龍、川端康成、太宰治的風格,多寫對話多寫景,更加注重意境。
最關鍵的是,保留了幾乎所有《東邪西毒》這部電影中的臺詞,讓這部小說盡可能的“王家衛”。
相比小說,余弦編出來的成品更接近劇本一些,隨便改改就能當成劇本再賣一次。
這樣的一部作品,放到網文中會撲到死,廢話太多、故弄玄虛、矯揉造作、沒有爽點。
放到《晴媛》這種雜志中,就很契合了,所謂文藝電影、文藝小說,就是不喜歡的人根本看不下去,愛的人又愛到死。
“小弦啊。
你未來是真的打算走清流這條路?”
李父關切地問。
余弦點頭,承認說:“有這個打算。
我認為自己至少在【小說家】這個職業上,還是有一些天賦的。”
大漢比較注重文藝創作,小說家、作詞家、作曲家、編劇等職業,被稱作清流,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和收入,他們是內容的創作者。
與之對應的就是演員、歌手,被稱作濁流,社會地位與收入都無法與清流相比,是內容的加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