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7歲的甄評媧,擔任兗州大學文學院院長、兗州作家協會主席,是當之無愧的兗州文壇魁首、扛把子、話事人。
香蕉姐點開千歌的搜索頁面,輸入“甄淺淺”這個詞,立馬跳出來幾千條相關新聞。
香蕉姐把筆記本電腦推到余弦面前,隨意點開幾條,新聞內容出奇的一致。
全部都是各路名家稱贊甄淺淺,說她的文學素養冠絕青年一代,寫作風格更是推陳出新超越整個時代。
不鳴則已,一旦發表作品,必將一騎絕塵,將所有青年作家遠遠甩在身后。
第一條新聞更是夸張,大師甄評媧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己已經老了,是達到不了自己的女兒的文學境界了,自己的女兒現在的文學素養已經超越了自己。
余弦不禁咋舌,這也太夸張了一些。又連續點開十幾條鏈接,通篇溢美之詞,越看越麻木。
小半個兗州的名家,都在為甄淺淺背書。
按照他們的說法,甄淺淺是超越了北宮清光的文學奇才,出道即名家、30歲成大師、40歲加冕大漢文壇魁首如探囊取物。
“比不過,比不過。”余弦自愧弗如。
自己記憶力確實強了那么一點點,記下了一百多部地球文學作品的細節,但自己的文風文筆還需要繼續磨礪。
對面才是真正的天之驕女!
“你現在明白,為什么我一直說可惜了吧。”李父寬慰余弦一句,不是你不夠優秀,只是對面真太妖孽。
“完全明白。”余弦連連點頭。
軍人,要有骨氣。文人,也要有風骨。
文人好面兒,如李父這種,在確認余弦真有有實力之前,絕不會為余弦背書,這就是李父作為一個文藝從業者的堅持。
甄評媧、小半個兗州的的名家都在替甄淺淺背書,總不可能都是不要逼臉的亂吹吧。
不說別的,甄評媧的書可是被節選到大漢課本上的,不要逼臉的亂吹,指定要晚節不保。
按照邏輯推理,這個甄淺淺,一定有那么幾把刷子。
“要是那個解語老師早打電話就好了,幾年前甄評媧大師和各路名家都在替甄淺淺背書,她直到今年才發表出道作品。
一定是十年磨一劍的驚世之作,說不定能把《晴媛》帶到一個新的高度,我也樂得清閑。”
余弦談一口氣,早一點打電話,自己還寫個錘子的書,安心躺平等大佬帶飛不好么。
“文人要有風骨,為父也要遵守契約精神,況且你的作品也很優秀。”李父寬慰余弦一句,也是在寬慰自己。
“對了爸。”
余弦突然想到什么,問:“你拒絕賈淺淺,不會和她起什么矛盾吧,她爸畢竟是兗州文壇魁首。”
“應該不會。”
李父不假思索,回答說:“常言道大人有大量。
只是一次供稿沒談攏而已,賈淺淺完全可以在其他雜志上發表作品。
甄評媧可是大師,不會把這種小事放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