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湯隆拿了隨身鐵匠大錘,往西邊湟洲追尋王漢。
……
……
卻說高俅從湟洲歸來,連夜晚向皇帝復命,講了邊關戰事,我軍如何迅猛,氣勢如虎,橫掃吐蕃諸部,打的吐蕃哭爹喊娘,潰不成軍,大宋如何威武。
聽的趙佶心花怒發,花枝亂顫,連聲說好,此乃大宋中興之兆。后面聊起詳細,高俅便提到王漢,端是個人物,炮轟多巴羅二子,槍刺多巴羅長子,只有幼子阿蒙附箭而逃。尤其王漢的火器,更是大顯神威,此番收服失地如此順利,王漢當記首功。
高俅為何要猛夸王漢?這就是奸人的聰明之處。宋軍連下吐蕃五城,其中童貫王厚路獨下四城,這個軍報已經傳回東京,盡管書信上寥寥數語,那也足以說明問題。
官家讓高俅和童貫都去監軍,總共拿下五州,童貫就拿了四個,這讓高俅臉面往哪擱?難不成高俅要說:哎呀,童貫那個閹人牛逼呀,他給王厚建議這樣那樣,王厚大軍一路勢如破竹。
高俅才沒那么傻,他就不提童貫,死命夸王漢,把王厚路大勝的功勞放在王漢身上,放在王漢的火炮身上,這樣就不會顯得劉仲武路弱勢,也不會給童貫臉上貼金。
更何況,那王漢實在是個妙人,能唱能跳還會玩,他在軍中教會了軍漢各種游戲,頂牛,摔跤,跳繩,打沙包,還有什么俯臥撐,仰臥起坐,單臂掌上壓,花式橄欖球,都是稀奇古怪的玩意,還能講各種葷段子,軍漢們都喜歡跟他玩耍。
這樣的人兒,很對高俅胃口,此番說他好話,日后他必然會有所回報,為自己在朝堂上立足多個力量,何樂而不為?
結果夸了幾句,官家表情不對頭,并不如先前那般高興,高俅察言觀色,便不再夸王漢,轉而說起吐蕃風土人情,岔開話題。
當天說完,趙佶并沒有像以往那樣說怎么封賞,而是讓高俅先回家休息兩日,休息好了再來。
高俅前腳走,趙佶后腳便召了林靈素,遣散身邊人,單獨和林靈素說了王漢在西邊立下戰功之事。
林靈素聞言不動聲色,開口道:“官家,他是魔君轉世,識天文懂地理,知未來過去,人類哪里是他對手?有他出陣,自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趙佶正色傾聽。
林靈素又道:“也是因為如此,魔君才是大害,等他勢力壯大,便會做那黃巢之事,官家要早做提防。”
趙佶則道:“不給他兵馬,他也能興風作浪?”
林靈素一聽,暗道不好,果然被師父說中,這趙佶的想法和正常人不同,他在打著奴役魔君的心思了,自己必須要快刀亂麻。想了想道:“官家所言極是,不給他壯大勢力的機會,他便不能成事,但新型火器萬萬不能再造,此物可傷敵,也可傷己,魔君有了火器,便是如虎添翼,那時候便不好控制了。”
趙佶點頭,微笑,“我也是如此想法,那便擢他做個游擊將軍,讓他再打青唐,等打完青唐再做打算。”
林靈素內心無語,面上則回復,“官家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