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個信由我來寫吧,你先收集相關的情報,做好隨時出動的準備!”
……
放眼四周,沒有對手。
當大唐把四周所有的番邦屬國都給滅的差不多的時候,已經是這片大陸當之無愧的王者了。
借著文治武功都達到了鼎盛的機會,李世民在朝中也推行了不少的改革。
不管是廢除刺史的世襲制度,還是推出了三年義務教育,亦或是科舉的重大改革,全部都在這幾年里頭給做成了。
雖然在改革的初期會有一些陣痛,但是當改革的成果開始顯現出來的時候,情況又是完全不同了。
由于紅星書院醫學院培養了大量的郎中,大唐的醫館數量也有了大幅的增加。
在秦協道的指導下,牛痘、青霉素這些神藥也都先后的問世,算是大大的緩解了兒童夭折以及人均壽命太低的問題。
這讓大唐的人口數量,早就超過了五千萬人。
今年李世民向各個道下達了一道圣旨,由紅星書院算學院牽頭,負責大唐第一次的人口普查。
雖然這個普查的精度肯定跟后世沒有辦法比,但是卻是讓朝廷第一次相對準確的知道了大唐到底有多少人,人口的結構大概是什么樣子的,民族的構成又是如何。
各個州縣的人口分布怎么樣。
于此種種,這次人口普查的意義簡直無法用簡單的語言去形容。
最開始認為人口普查勞民傷財的大臣,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輸出之后,全部都閉上了自己的嘴巴。
“協道,高明這些年一直都把精力放在軍事學院,如今也是時候讓他更多的接觸一些朝政了。
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不?”
李世民現在對李承乾的表現很滿意。
雖然他對李泰的寵愛也一點沒有減少,但是心中卻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另立儲君。
“吏部尚書這個位置可能是比較合適的,當然,如果陛下覺得吏部太過敏感的話,戶部尚書也是可以的。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官員的管理和財政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熟悉掌握了這兩個部門,那么將來太子殿下處理朝政,自然就游刃有余了。”
秦協道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承乾現在也確實到了可以在朝中立威的時候了。
伴隨著李世民的年紀變大,這個事情要是不提上日程,就會對將來產生影響。
“關注人和錢,你這個見解倒是非常有道理啊。那就讓高明先去吏部吧,干個兩年之后再去戶部見識一下,之后就跟在朕身邊學習處理政務。”
李世民也沒有太過糾結就做了決定。
沒有坡腳,沒有失去自信的李承乾,是這個時候最佳的儲君人選。
并且人家已經在儲君的位置上干了十幾年了。
雖然李承乾很少插手朝政,但是軍事學院里頭本身就有許多官員子弟。
通過這一層關系,李承乾其實已經得到了滿朝文武絕大部分人員的支持。
說的直接一點,只要李承乾不要搞出逼宮造反的事情,不管是他做什么,都能得到朝廷官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