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忍冬也知道一些,那是一段傳聞中的歷史,那時候天下一分為四,其中婆娑疆土最廣,物產也最為豐富,
也正因為疆土太廣不好管轄,尤其是如今大淵南境意外的地域,山高路險十分難行,以南之地一份低報送達都城,基本就是時過境遷了,當時婆娑大帝尚且年輕,皇子還不足以到擔當大任的年紀,便讓自己信任的兄弟月輪王去往南鏡進行管轄,并給于了很大的權利,基本讓其自治。
可是一代人管一代人,當時派去的月輪王對婆娑大帝十分忠心,可是后面其子女漸漸就與王朝疏遠了,本就往來少,又有自治的實權,與王朝的聯系也就是書信,婆娑大帝在的時候,君威尚在,婆娑大帝之后,南境之外與王朝的聯系就越來越少。
直到后來分裂!
這里面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只是史書的記載也不詳盡,且那時候記載本就不夠詳實,加上距今已有近兩千年之久,便是有什么記載留存于世的也就是只言片語了。
“不過,這胡菇的公主來還真沒想到,這胡菇的民風倒是開化許多,女子能走天下!”
靖王妃說著朝胡菇那位公主那邊打量過去。
忍冬正要挪開目光,卻與素問不期而遇,素問仿佛知道忍冬在打量他一般,還沖著忍冬笑了笑。
忍冬感覺挪開目光跟著王妃打量那位一身素白的公主。
慕容郁蘇自然也看到了素問,所以,素問過于放肆的目光也沒逃脫他的眼睛。
“皇帝陛下,這是我胡菇陛下的親筆文書,還請皇帝陛下過目!陛下此次派臣等前來,欲修兩國之好,追溯千年,兩國本就是一家,史上...”
胡菇使臣入座之后,屈晉沖代表胡菇使團站起來表明這次來意。
一番話說得十分得體又全乎,聽得人很是舒服,茍旬親自上前接下對方帶來的胡菇陛下親筆文書,恭敬送到皇帝手中。
修兩國之好,對兩國來說,自然是好事,畢竟相較其他邊境國,胡菇與大淵淵源很深。
皇帝展開文書,上面洋洋灑灑寫了滿篇,是不是胡菇陛下親筆手書不得而知,落款處有胡菇寶印便可。
皇帝看罷,將文書遞到一旁,“念!”
使團帶來的他國文書,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國書,內容無不可對人言,因為所言皆是兩國政談。
茍旬接過文書,捧著送到新上任的翰林院院士于典手中,這是規矩,國書不同其他,不該他們這些宮人來念的。
于典雙手接過,擺步離席兩步,展卷高聲朗讀。
信中內容入胡菇使團來時遞送的國書內容基本一致,言明胡菇欲于大淵修兩國之好,并希望能通過此次出訪立下兩國交好的盟約,同時這次使團中涵蓋了士農工商還有一位博學的公主前來交流。
國書最后還留了一句,若是公主看中了大淵的男兒,亦可將最喜歡的公主嫁入大淵。
雖不是和親的意思,但是和和親也差不多了,若是公主嫁入大淵,那兩國就是秦晉之好。
但是前提是,要人家胡菇的公主看得上大淵的男兒?
這話可就是幾分挑釁的味道。
說是派了人來交流,還涵蓋士農工商?啥意思,想要較量一番?
自古兩國交好建立盟約,必然要簽訂一些文書立下一些事項,比如兩國之間通商的稅比,互相傳授什么技藝等等,這里頭學問大的很,若是一國在商談的過程中占據上風,就會占得一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