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娥英揚唇微笑,“沒錯,你說的對。”
柴二老爺和柴老太太離開柴家后,馬上為給田的事情發生了爭吵。
“娥英提的要求真是太過份了”柴老太太咬牙怒道,“嫁了人的姑娘家,居然還惦記娘家的田”
“她在為她大哥要。”柴二老爺說道。
“她大哥是個會管田地的人手頭就只一家鋪子,就已忙得腳不沾地,哪還有時間管田替他管著田沒得到好處,倒得到埋汰了。”柴老太太氣悶地捶著腿。
她憤憤不平,“要是娥英大嫂的脾氣好一點,這田我倒也愿意還給他們,但那向氏為人精明,這田交還到他們手里,只怕沒幾日就會被向氏哄騙走,送到向氏的娘家去。那向氏一家全是做生意的,賊精賊精的。”
柴大公子沒有成婚的時候,雖然和柴二老爺柴老太太不和,但表面的禮節,還是做得十分到位,不曾撕破臉皮。
逢年過節,柴大公子都會送禮給柴老太太和柴二老爺。
可自打柴大公子娶了向蕓娘,也便是柴大嫂,柴大公子送禮的次數越來越少。
在柴娥英嫁人后,柴大公子干脆不回柴家了。
今年過年時,柴大公子兩口子也沒有去柴家,他們一半時間在李家,一半時間在柴大嫂的娘家。
氣得柴老太太罵了柴大公子整整一個正月。
柴二老爺當然也不想給,二百多畝地的收入,他哪里舍得拱手讓人
可不給田,二女兒就得一直被關著。
他氣這個女兒,有心想不管,但二女兒的外祖家頻頻來人催他。
他現在娶的第三任妻子,是二女兒和大女兒生母的小堂妹。
現在的妻子不敢得罪娘家大房,也催著他快點將二女兒救出來。
若不然,他才不愿舔著老臉求到柴娥英那里。
盡管老太太嘮叨著抱怨著,他還是說道,“不將二妮救出來,她外祖家能善罷甘休”
提到二孫女的外祖家,柴老太太這才沒嘮叨了。
她憤恨著道,“別一次全給了,也別將好田讓出去,沒得便宜了向氏”
柴二老爺心里已有了盤算,“知道了,娘。”
收回田產的事情,一招錯了就中了柴二老爺的算計。
李興茂不敢大意。
當晚,李興茂和柴娥英商議之后,在第二天早上,他寫了封信,委托穆元修送到縣城給柴大公子。
柴大公子看到信件,很是感激李興茂。
他早就想收回自家的田產,只是苦于沒有機會。
柴大公子馬上寫了回信,給穆元修帶回李家。
柴娥英看到回信,心中松了口氣。
她笑著對李興茂道,“我還擔心我們兄妹會被二叔算計,看來我想多了,大哥早做了準備。”
李興茂接過她遞來的信,抖開看起來。
信上說,柴大公子早就調查好了自家田產的數量和位置,因為沒有機會,才沒有上門去收田產。如今柴二老爺主動說要給,他會拿出早已收集好的證據帶上證人,一樣樣核對,不會中柴二老爺的算計。
。
時間到了柴娥英孩子滿月這天。
縣城的柴大公子和李興安,早在前一天就回到了村里。
跟著他們來的,還有李立行。
李立行受他爹娘的委托,前來送賀禮。
李家這一天,又是熱鬧非凡的一天。
貼子撒得比李興茂成婚時還廣。
李興茂成婚時,李家的名氣還不響。
如今的李家,廬陵王是遠近聞名的夫子,學問好,字寫得好,他還時常免費幫人寫信寫對聯,很受人尊敬。
大女兒嫁了集市上有名的好人裴慎言,二女兒更厲害,嫁的是知府的小兒子。
李家還是縣令的遠親。
這次的滿月宴,附近三個鄉的亭長都來了,本鄉的幾個里正,更是全部到齊。
縣城大戶趙家的老太太,也派了身旁的心腹嬤嬤,前來給柴娥英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