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回了家。
廬陵王去了后宅,喊來廬陵王妃,老兩口在臥房里商議了京城的事情,廬陵王妃大驚,催著廬陵王做準備回京。
李興茂則寫了兩封簡短的加急信,用蠟丸封好,請了兩個村里人,快馬加鞭分別送往縣城的李興安和府城的李興盛。
李家如今不缺馬匹,今年年初時,穆元修從涼州城帶回了十匹高大的北方馬。
兩個常期在李家做事的短工,拿著信和李興茂給的盤纏,加急趕路送信去了。
離得近的李興安,兩個來時辰后,就趕回了家。
一進家門,他連水都沒喝,馬上跑向后宅找廬陵王兩口子。
北院正屋中沒有其他人,只有廬陵王夫婦和李興茂在商議事情。
李興安走進屋,喊著道,“爹,娘,大哥,我收到信就趕回來了,爹娘和大哥有何打算”
“你的想法呢”廬陵王反問他。
李興安馬上說道,“當然是回去啊李參死了,太后還在,她立了個兩歲的娃娃當新皇,這明擺著是想垂簾聽政的意思,太后的脾氣,可不比李參好多少,她若是當了權,咱們家一樣沒有好果子吃,不趁機趕回京城,只怕將來永遠回不去了。”
廬陵王神色擔憂,“回去當然是要回去的,可如今京城形式不好,家里孩子又多,這拖家帶口的”
李興茂道,“爹,我留在村里吧,娥英不熟悉京城,她應付不了京城的局面,三個孩子又小,我們一家留在村里,等京城的事情穩定了,我們再回去。”
“你是世子,你不回去如何能行你得回去”廬陵王搖搖頭。
李興安也說道,“是啊,大哥,你可不能不回去。”
廬陵王妃這時說道,“好了,別吵了,你們都回去,我留下來陪娥英,你們父子幾人回去。”
李興安驚訝道,“娘,你不回京,誰跟太后見面這時候,得娘出面啊。”
“不是還有玉玟嘛,讓她去吧。”廬陵王妃道。
李興安皺了下眉,“她能行嗎”
“事到如今,只能是她。”廬陵王妃嘆了口氣。
李興茂想了想,“我相信玉玟的能力,她和崔皇后的感情極好,有她們倆在宮里,不會有差池。”
廬陵王沉默了片刻,說道,“那就這么安排吧,你們娘和娥英還有孩子們,暫時留在村里,我們父子幾個輕裝回京城,等老二回來,我們就出發,待京城的事情穩定了,再來接你們娘和娥英母子幾個去京城。”
父子幾個明白,宮中的太后,并不是善茬。
太后并非先皇的原配皇后,她靠著機智斗倒了皇后和幾個寵妃,才爬到了皇后的位置上。
她又憑著自己的能力,讓先皇獨寵她一人,以至于,先皇只有李參一個孩子,連公主也沒有。
如今李參莫名而亡,太后一定會暴怒,會借機鏟除她不中意的臣子。
而其他的臣子們,是必會討好太后,也會來個明爭暗斗,踩著他人往上爬。
京城一定會是一片血雨腥風,權臣重新洗牌。
從小生活在京城的廬陵王妃和李家父子幾人,并不會懼怕京城的劇變,但從小生活在寧靜村子里的柴娥英,和年幼孩子們,卻不一定能躲過京城的爭斗。
一家子商議后,都一致同意,廬陵王妃陪柴娥英暫時住在村里,等京城安定后,再來接娘幾個回京。
次日一早,裴家仆人回去后,廬陵王妃娘家韋家送來的信,也到了李家。
韋家人的信中,寫得比裴丞相的要詳細一些。
韋大爺在信中說,廬陵王府在京城的宅子,原本是封著的,但自打李參死后,那封條忽然不見了。韋家四處打聽,得知宇文家想要那所大宅子。
韋大爺勸廬陵王一家快些回京城,回晚了,昔日的廬陵王府就不保了。
宇文家如今是擁護新皇的功臣,宇文家族的一個女兒,又是貴妃,還是新皇的養母,太后變成了太皇太后,權利更盛,極有可能會獎勵宇文家,將廬陵王府的宅子賜給宇文家。
廬陵王妃看到信,火冒三丈。
她更加催促著李家父子,緊快收拾起來。
得到消息的李興盛,日夜兼程,在兩日后回到李家。
他聽說王府的老宅可能會被宇文家占去,馬上嚷著要即刻回京去。
他私藏的一些財物還在王府里藏著,他可不希望,那幾十大箱子的金珠玉器便宜了宇文家。
送走韋家的送信人后,李家父子四人,只帶了些換洗的衣物和一些銀錢,輕裝往京城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