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布置得莊嚴肅穆。
皇后和貴妃,跪在左側哭喪。
她們的身后,還有不少宮妃美人們。
明天是出殯的日子,所以今天來的臣子們格外的多些。
廬陵王一家子走進大殿中,所有人都朝他們看去。
人們的眼神,全都閃著驚訝。
他們的表情,和那些宮門口大臣的表情一樣,都不相信,這是受過苦役的一家子。
崔皇后看到廬陵王父子,心中輕輕松了口氣。
跪在她身側的宇文貴妃,則放輕了哭聲,眼神閃著,不知在想些什么。
廬陵王父子給李參上了香之后,走到崔皇后的面前,“娘娘請保重。”
“王爺,一路辛苦了。”崔皇后還禮。
至于宇文貴妃,廬陵王并沒有理會她。
拜完崔皇后,廬陵王又朝信陽王走去。
信陽王的兒子,被太后選為新皇,明年就會登基。
如今的信陽王,成了攝政王。
個子不高的信陽王,站在廬陵王的面前,顯得十分的渺小。
“信陽王一向可好”廬陵王拱手。
信陽王和廬陵王是平輩,只比廬陵王小幾個月。
不過,家中的子嗣可沒有廬陵王府的興旺,只有一個兒子,兩個孫子。
小孫子被選為新皇,讓一向不被人看好的信陽王,一下子腰桿硬了不少。
他見了廬陵王,不再是膽小怯弱的,而是敢直面說話了,“皇上駕崩,哪里好啊,這不,在宮里當著差呢。”
“信陽王辛苦。”廬陵王頷首。
和昔日的老臣們見過面后,廬陵王和兒子們,又來太后宮見太后。
走進太后宮的大殿,廬陵王一家子發現,這里不僅有宇文家父子在,殿中還有翰林院的幾個老臣,和幾個太學院的臣子。
都是些能說會道,脾氣不好的文官。
李興盛小聲提醒著廬陵王,“爹,看來宇文家不僅來告狀來了,還請了幫手。”
“老夫會怕他哼”
廬陵王和兒子們走上前,向太后拜下,“臣,李伯暄,參見太后娘娘。”
太后淡淡說道,“廬陵王,哀家記得,昨天天黑那會兒才頒下懿旨,這才過了一個晚上,你就在京城了哀家記得,當初皇上讓你去鎮安府思過時,可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了,沒有他的圣旨,不得回京,你怎么就擅自回京了”
廬陵王站起身來,挺著脖子郎聲道,“太后,您只記了這一句,可還有一句話,您怎么不提啊”
“還有什么話”太后沉著臉,瞇著眼道。
廬陵王道,“皇上當時指著老臣的鼻子道,除非他死,否則,沒有圣旨不得回京。如今他已死不在了,老臣一家怎不能回京”
太后一噎,“”
其他臣子愣住,“”
廬陵王又望向其他臣子們,“你們當時可都聽見了哦,對了,當時姜太傅還勸著皇上不要說那個死字,不吉利,可皇上不聽,說了一遍,還說了三遍,還要朝中大臣們復述一遍。”
宇文家請來幫著說話的一眾臣子們,全都啞了口,你看我,我看你。
廬陵王開頭就將話給堵死了,還怎么說
除非皇上死,或是有皇上的圣旨,廬陵王一家才可回京。
而如今皇上確實已經死了啊,這哪還需要圣旨
太后也被懟得說不出一批評的話來。
就這樣,廬陵王父子回京一事,再無人敢說什么。
他們在宮里給李參守喪,一直到傍晚才回韋家。
宇文家。
今天在廬陵王面前栽了跟頭的宇文父子,幾乎是氣急敗壞回的家。
“爹,想不到那廬陵王,當真的狡猾有他在京城,就一定會壞咱們家的事。”宇文贊冷笑,“得想辦法,讓他們安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