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因為田稅重,干脆不種地了,或是將田地送與秀才家或官員家,他們寧可去租,也不肯自己種。
如此一來,地里的收成就少。
李家人到了桃花村時,能在那里開墾幾十畝地,并非村里人遺漏忘記了開采,而是田稅重,沒人愿意多開采。
李家當時敢將田開采多,是因為有里正幫忙記數,只記了一半,后來又有李縣令的減稅,再后來,婁知府直接下令不收李家的稅。
李興茂和柴娥英,帶著孩子們,在正月十八這日啟程回鎮安府。
除了李玉玟和李玉恩身子沒有來,李玉竹兩口子和婁承業還有裴慎言都來相送。
李興盛和李興安更是催著李興茂,“早些回來,父皇分給你的那些折子,還是你親自批為好,我們哥倆只是代勞”
李興茂朝兩個弟弟拱手道謝,“辛苦弟弟們了,哥哥一定早日回京。”
只是,他將話說得豪爽,一直到了次年的夏天,匯報柴娥英生了個女兒時,李興茂卻在信中說,他想在村里陪妻兒們過完余生,不想回京城了。還說,拜托兩位弟弟幫著處理好朝中事務。
李興盛和李興安看到信,將他罵了好久。
李伯暄倒了很平靜。
兒子不愿為皇家人,他也沒辦法呀,說實話,他也想跑掉。
李伯暄無法,只得給李興茂封了個逍遙王的封號,將整個鎮安府都賜給他為封地。
大兒子不想當皇家人,跑了。
太子之位不能缺。
李伯暄將目光盯在了二兒子和三兒子的身上。
李興安料想到有這一天,最煩政事的他,馬上哭著找韋氏坦白,說他是個斷袖,他若當太子,李家絕后啊。
韋氏大驚,這才發現,三兒子卻沒有過任何的女人,連和女人的桃色消息都沒有。
不像二兒子,整個京城中,遍地都是他的愛慕者。
大兒子不肯繼承皇位,跑了,三兒子是斷袖,哪就只能選二兒子。
再說了,按著長幼有續的原則,也理應為李興盛繼承。
于是,韋氏找到李伯暄,說明了此事。
李伯暄捏著胡子想了良久,“那就老二吧。”
幸好兒子生得多,還有一個能選擇,不像他堂兄,只一個兒子,還偏偏將自己折騰沒了。
當李興盛收到李伯暄派人送來的圣旨,他整個人都氣傻了。
李興盛提著刀,追著李興安在廬陵王府里跑了十二圈。
他都計劃好了第二天出發去鎮安府找凌月姿,凌月姿不肯嫁他,他拿麻袋裝了來
他不想當勞什子太子
“老二,立長不立幼,這是千古不變的規矩,你找我發什么脾氣,誰叫你早生兩年的再說了,老子是斷袖哪朝哪代是斷袖當太子的”李興安打不過李興盛,只得抱頭不停地跑。
“滾你爺爺的犢子,你是個錘子的斷袖,前幾天老子還見你看人家路上的姑娘發春呢,斷你頭個爺爺的袖”
“老二,我爺爺也是你爺爺,你再罵,當心爺爺從棺材板里爬出來捶死你”
“老子先捶死你”
哥倆打了半天,事情并沒有改變成什么。
李伯暄又當朝宣布,封李興盛為太子,并下令全京城適齡的女孩報名進宮選秀,為太子選妃。
李興盛,“”
------題外話------
明天更番外,單獨立卷寫兄弟姐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