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李玉竹和穆元修趴在窗戶上,伸長脖子在看。
“還別說,我爹這左手寫的字還真不錯呢。”李玉竹小聲對穆元修說道。
和她記憶中看過的一些大書法家寫的字,沒什么區別。
看來,廬陵王平時吹噓他自己的字,說在京城是一絕,不是假話。
穆元修也贊同,“左手能寫這么好,真是厲害。”
“哇——。”
學堂中,孩子們紛紛小聲贊嘆著。
殘疾孩子吃驚地問著廬陵王,“夫子用左手,是怎么寫到這么好的?”
“當然是靠練啊,夏練三伏,冬天三九,只要有空閑的時間就練。”廬陵王說道,“練了好幾年才練到別人右手寫的程度。”
“您練了多少年?”殘疾孩子的眼神,閃爍著敬佩之色。
廬陵王說道,“差不多練了五六年的樣子吧,練到我成人禮時,我的左手寫得跟右手差不多的樣子了。”
殘疾孩子抿了抿唇,垂著眼簾,心里盤算著什么。
廬陵王拍拍他的肩頭,語重心長說道,“這世上,右手不能寫字的人,可大有人在,還有人,雙手都沒了,用腳指頭也練出了一手好字。”
殘疾孩子更驚訝了,“用腳怎么寫字?那得練多久?”
廬陵王說道,“只要有恒心,鐵杵都能磨成針,這世上,靠著毅力靠著堅持不懈,努力將一件不可能的事做成功的人,可不少呢,你長大了走出青陽縣,多看看外面,就會知道了。”
殘疾孩子點了點頭,“我聽夫子的,一定要練好字。”
廬陵王又讓殘疾孩子寫了幾個字,查看他的運筆力度。
這一回,殘疾孩子不膽怯了,認真寫著。
廬陵王糾正了他捏筆的方式,和坐立的姿勢不對。
自己又用左手捏著筆,給他做了幾個示范。
殘疾孩子認真看著,記著。
他照著廬陵王說的法子去寫字,果然,寫出的字比之前寫得端正了不多。
他高興地咧嘴笑起來。
廬陵王拍拍他的后腦勺,“不錯不錯,你學得很快,就照著我說的去練習,每天一有空就練習,過不了三五年,你的字也有我的字這么好。”
殘疾孩子抱著自己的書本紙筆,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知不覺間,廬陵王桌上的沙漏刻度走完了,說明上午的課,時間到了。
他關了書本,朝孩子們說道,“都起來吧。”
一群跪著的孩子,紛紛揉著膝蓋從地上爬起來。
“以后還嘲笑他人嗎?”他沉著臉,聲音威嚴看著一屋的孩子。
孩子們一起回道,“不敢了。”沒有任何嬉笑聲。
這膝蓋還疼著呢,哪敢啊?
“很好,記著你們承諾。”廬陵王站起身來,“上午的課就到此,去吃飯去吧。”
他收了書本,背著手走出了學堂。
屋子中,孩子全部起立齊齊說道,“夫子再會。”
李玉竹朝廬陵王走來,“爹。”
穆元修也笑著喊道,“李伯。”
“嚯,你們倆還在這兒啊。”廬陵王笑著道。
“我們擔心你嘛。”李玉竹笑道。
“有什么好擔心的,給一群孩子講課而已。”廬陵王笑道。
宋夫子的孫女宋錦繡朝他們走來,“中午就在這兒吃飯吧,廚娘已經做好午飯了。”
“多謝了。”廬陵王微笑著點頭。
宋錦繡也邀請李玉竹和穆元修一起去吃飯。
他們倆道了謝,和廬陵王一起,跟著宋錦繡去了廚房。
廬陵王離開課堂后,屋中的氣氛才活躍起來。
孩子們三三兩兩圍在一起說話。
有的抱怨誰誰不該舉報,有的說新來的夫子好厲害,左手也能寫字,還寫得比宋夫子好。
總之,沒人再敢說廬陵王的一句壞話。
孩子們聊著天,各自從屋角的柜子上面取了自己的碗筷,也往廚房走來。
因為回家的路較遠,他們會在學堂里吃飯。
只有較少的住得比較近的學生,才會自己走路回家吃飯。
比如剛才敢出題考廬陵王的瘦孩子宋寶順。
他家離著宋夫子家才百來步的距離,在家睡覺時,還能聽到學堂里的讀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