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大郎驚得瞪大雙眼。
他吸了口涼氣,好家伙,五弟惹上的是廬陵王一家?等等,李縣令會不會認錯?“李叔?你可有認錯?”
據他所知,李縣令去京城的時間很少,而且,以縣令這種小級別的官,是不可能有機會在京城見到廬陵王的。
廬陵王,那可是太祖皇嫡支后代,是現在所有王中身份最高的。
當然,說身份高低是廬陵王沒貶之前。
倒是他,曾跟著父親進京述職時,有機會見過一次廬陵王,但也只是遠遠地瞧過一眼,并沒有跟廬陵王說過話。
記憶中,那是個矮胖的中年男人,表面笑呵呵的,卻是個城府相當深的人。
廬陵一家被貶來這里受苦役,是被皇上的人直接送來的,知府衙門和縣衙門,只見過傳話的公公,見過公文,都沒有見過那一家子。
他擔心縣令認錯人。
但李縣令卻說道,“我沒有見過廬陵王本人,卻見過他的兒女們,特別是他的三兒子李興安,我有幸在京城見過他一次,年紀,脾氣,說話的語氣和聲音,長相,名字,都和廬陵王三子一模一樣,我不會認錯。再者,那一家子中的人口,也和廬陵王一家的人口一樣。人數,名字,都對得起來,怎會有錯?”
婁大郎微微蹙眉,“多謝李叔提醒,讓我有了心里準備。若是我直接去了鄉下,不知情貿然拜訪,冒犯了廬陵王,那可就惹事了。”
不需誰來提醒,但凡在朝中任職的人都清楚,皇家的人雖然被貶在鄉下受苦役,但只要沒有被削去姓氏,他們只要還是姓李,就說明沒有被除族。
那么,將來宮中若是發生什么事情,被貶的皇族還有機會重回宮里。
新皇拉籠重新召回啊,或是直接就是新皇了。
誰會犯傻得罪這樣的被貶皇族?
就不怕哪天他們重回宮中后來翻舊帳?
婁大郎對李縣令的小心謹慎,十分的理解。
李縣令說道,“不過,他們一家子沒有對外泄漏身份,我知曉了他們的身份后,也沒有對任何人說,連你李嬸和立行都沒有說,你知道這件事,也別對外亂傳。”
這一點,婁大郎明白,沒有得到廬陵王一家的準許,亂傳消息不是得罪那一家么?
李縣令又說道,“廬陵王在村里的身份是夫子,他的長子還種著一些田地,其他兒女,不是開著鋪子,就是行醫做些活計謀生,與村里的人關系還不錯,你去了村里便知道了。”
然后,李縣令又說了李興安和李玉竹開在縣城的鋪子地址,叫婁大郎悄悄地去看看,李興安可與廬陵王長得相。
婁大郎馬上說道,“李叔,我這便去看看。”
縣令派了個人給婁大郎帶路,兩人騎馬去了街上。
兩人在李興安的鋪子附近停下,婁大郎裝著隨意逛街的樣子,東瞧瞧,西瞧瞧,逛著逛著走進李興安的鋪子。
李興安正在查看柳巖柏記好的帳本,這時,他看到一個穿著華麗貂皮大氅的青年男子,走進了鋪子。
這一看就是有錢的主。
李興安馬上走了過去,“這位兄臺可隨便看看,我鋪子里的書冊都是最近剛剛印好的,適合各種年紀的人看,從三歲的小娃,到八十歲的老者,都能在我鋪子里找到想看的書。”
說著,他拿了幾本書出來。
他這鋪子里的書,有些是自己印的,有些是別的書社印好了,托他代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