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婁承業和李興盛,是府里的人。
可是大管事怎么說沒有買炭呢?
守門人只好又回到府里傳話。
婁家大管事更是糊涂了,“五公子去買的?”
“說是夫人給五少奶奶買的,五公子叫人送了來。”守門人說道。
管事的理不清這里頭的關系,決定到府門前來看看。
守門前,裝木炭的牛車,排了長長的一隊。
因為太過于壯觀,引得不少過路的人前來圍觀。
有人夸著木炭好,有人夸著婁府大手筆,一買就是五車炭。
掌柜的笑著道,“不只這五車呢,還有兩個這么多,家里的車馬不多,只能作三趟跑。”
有人說婁府人多,多買些存著過年在正常不過。
掌柜的卻笑道,“不是買給府里的,是婁夫人專門買給五兒媳的,說是五少奶奶怕冷,婁夫人心疼五兒媳婦,才要多買。”
圍觀的人驚訝了,“婁夫人這是心疼五兒媳啊。看看,一買就是這么多。”
“就沒見其他婆婆心疼兒媳的。婁夫人真好啊。”
“可不是么。我活了七十八了,這是頭一次見到婆婆給兒媳婦買這么多木炭的。”
“誰說遠嫁來的婆媳不好相處,也不見得嘛,看看婁夫人就對五兒媳婦好。”
圍觀的人七嘴八舌說著婁夫人的好,倒叫管家不敢不收了。
不收,這不是說婁夫人對五少奶奶不好么?
婁大管家只好說道,“送到庫房去!”
掌柜的喜笑顏開,“好嘞。”他朝身后趕牛車的伙計道,“都跟上來。”
按著規矩,大門走的是官轎車馬,側門。
巷中的角門,才是送貨人走的門。
掌柜的帶著伙計,將牛車帶進了婁府一側的巷中。
角門開著,婁管家安排著伙計們將一筐筐的炭,全都抬到了李玉恩的荷香院。
李玉恩從婁老夫人處回來,沒有去別處,只在屋里睡覺吃東西,和劉二娘子二妞三妞聊天。
她們聽到外面的聲響,全都跑出來看。
只見十來個小廝,挑著一筐筐的木炭來了。
婁府的一個管事走來說道,“五少奶奶,這是夫人買的木炭,先送一些到您院里來,還有一些堆到庫房了。您用完了叫人去取便是。”
劉二娘子心中疑惑,婁夫人怎么忽然變好了?
李玉恩笑瞇瞇道,“曉得了。”
得到婆婆的禮物,是要去感謝的。
李玉恩讓劉二娘子在家看著小廝們抬木炭,她帶著二妞,來見正房見婁夫人。
婁夫人正和一個女親戚在說話,這時,外頭有丫頭來報,李玉恩來了。
婁夫人不喜歡這個五兒媳,聽到李玉恩的名字,直接陰了臉。
礙于有親戚在場,她不好發火,只說道,“叫她進來吧。”
李玉恩進了屋,發現有別府的婦人在場,她朝婁夫人行禮后,又朝那人微微福了一福,“原來三姑母也在。”
這是婁知府的一個妹妹。
李玉恩在婚禮宴席那天見過她。
婁三姑母的兒子受到婁知府的照顧,在鎮安府謀了個官職,將家人也一并接了來。
婁三姑母感謝哥嫂的照顧,也順便來看看染了風寒的母親,今天特意提了禮物來娘家。
不過,婁夫人對這位小姑子不大喜歡。
婁三姑母笑著朝李玉恩抬手,“起來吧。”
李玉恩道了謝,笑著道,“我是來感謝母親的。”
婁夫人一頭霧水,感謝什么?有親戚在場,她又不好多問,只淡淡說道,“一家人,不必說謝。”
李玉恩笑瞇瞇道,“不行啊,當然要說感謝了,因為母親太關心我了,送我了七千五百斤木炭呢。而且全是無煙炭,兒媳和承業再也不擔心晚上的寒冷了。婆婆,你真好!”
婁夫人吸了口涼氣。
她什么時候送了七千五百斤木炭給李玉恩?
李玉恩胡說什么?
這時,婁大管家走來了,在外面說道,“夫人,陳記木炭鋪子的木炭,送了一些到五少爺的院里,其他的全屯進了庫房里。”
婁三姑母笑道,“外頭傳言嫂嫂不關心五侄媳婦,我看這全是謠言。嫂嫂明明關心著五侄媳婦嘛。”
“是呀,全是謠言,我婆婆對我極好呢。”李玉恩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