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個時代,辦喜事的迎親隊伍總是很顯眼的。
咸陽城的百姓知道迎親習俗,所以不會像趙昆想的那樣,把迎親隊伍當成搶壓寨夫人的山賊。
這時候,街上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
但看到迎親隊伍,還是自覺的站到街道兩側看熱鬧,有點夾道歡迎的意思。
當迎親隊伍走過咸陽城街道,來到城南的時候,通武侯府也掛起了燈籠。
趙昆還記得,這些燈籠是過中秋的時候,王離帶回去的。
在紅艷艷的火光中,王離站在門前迎侯,附近還站著不少身穿錦袍的年輕人,想來應該是王家年輕一輩的后生。
中郎將見狀,立刻翻身下馬,趙昆和扶蘇等人則緊隨其后,來到通武侯府門前。
這時,通武侯府的大門已經緩緩打開。
王離行了個禮,然后抬手道了句“請。”
雖然這個禮是朝中郎將行的,但趙昆和扶蘇等人還是回了個禮。
在王離帶領下,迎親隊伍被那些年輕后生們簇擁著,走進了通武侯府。
讓趙昆感到吃驚的是,侯府里的人比迎親隊伍還要多。
看上去都是些達官顯貴,既有身穿錦袍的朝中文武,也有雍容端莊的貴婦人。
他們站在院子里,對迎面走來的趙昆恭敬行禮,報以微笑。
趙昆不敢大意,也對這些人回了個禮。
他知道,uu看書能站在這里的人,不是朝中文武的家卷,就是王氏家族的成員。
說起來也算王雅的娘人家,給這些人行禮,自是理所當然。
就這樣,迎親隊伍來到通武侯府的正廳。
站在院子里的親朋好友也聚了過來,在廳外好奇觀看。
趙昆剛走進正廳,老遠就看到了通武侯王賁,以及他的妻子嬴氏。
當然,還有未來的太子妃王雅。
在保守的封建思想還沒形成的公元前,社會風氣還是比較開放的。
不管是公卿貴族,還是尋常百姓,出嫁的姑娘都可以光明正大的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
既不用藏頭露尾,也沒有男女之別。
這樣的社會風氣之下,自然不會出現紅蓋頭這種東西。
說實話,紅蓋頭在古代真的不合理。
因為作為新郎官的你,成親之前,肯定沒見過新娘子,只有等成親那天,拜完天地,入洞房的時候才能看見新娘子長什么樣。
如果你揭開紅蓋頭,發現新娘子長得像如花,即使關上燈,你也無法下定決心與他茍合,并因此產生退婚的想法。
那么,實話告訴你,女方家長絕對會理直氣壯的大吼――
“商品售出,概不退貨。”
畢竟作為消費者的你,沒有當場驗收,是你自己的失誤。
賣家拒絕退貨,也算合理,即使你打消費者熱線投訴,都沒卵用。
最后的結果是,你只能選擇與如花共度余生。
好在公元前沒有紅蓋頭這種東西。
所以走進正廳之后,趙昆馬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王雅的樣子。
一個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