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秘密,他還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
畢竟鷹隼傳信,越少人知道越安全。
就在趙昆傳信的下午,韓信與趙佗決戰,已經開始了。
趙軍和秦軍幾乎是同一時間行動的。
寬廣的山谷內,匯聚了將近三十萬兵力。
在馬蹄揚起的一瞬間,轟鳴聲如同炸雷一般響徹整個山谷。
“沖鋒”
韓信嘶吼一聲,一騎當先。
左右隨行的是他親手培養的護衛軍。
這些護衛軍跟特種兵差不多一個等級,是韓信根據趙昆的軍事知識培養的。
而此時,戰馬和戰馬的對沖,速度快到了極致。
幾乎還沒一炷香的時間,就已經短兵相接了。
韓信長槍揮動,精準的刺穿一個趙軍的頭顱,斬落第一滴血。
趙軍的人數比秦軍的人數要多出來兩倍。
之前韓信帶來的一萬人,現在死的只剩三千多。
除了這三千多人有盔甲,其余秦軍人人不著甲,就連武器也只是騎劍。
不過,章邯在左右兩翼各布置了三萬騎兵,幫助韓信的正面先鋒部隊抵擋住壓力,不至于腹背受敵。
但沒有盔甲,沒有順手的武器,在兩軍接觸的第一時間就展現出弊端。
趙軍裝備再怎么差,也是有輕甲的。
所以秦軍最開始正面接觸的傷亡要略大于趙軍,這還是建立在秦軍出色的戰斗意志之上。
唯有韓信的先鋒軍,有韓信和三千鐵騎開路,戰果最為豐碩。
正面接觸的趙軍根本抵擋不住韓信中軍的沖鋒。
冷兵器時代,勇戰派擁有一席之地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一騎當千。
韓信表現出的戰力,讓人很難相信,他是一個統帥。
他在隊列中沖得很勐,先鋒部隊的攻勢也隨之勐烈。
在和兩萬先鋒部隊接觸的趙軍,很快潰敗下來。
哪怕韓信前面已經戰斗了很久,哪怕作為主力的三千披甲騎兵也戰斗了很久。
但依舊不是趙軍能夠抵擋的。
只不過左右兩側的情況并不是很好,急行軍是要付出代價的。
“看你的了。”
章邯呢喃了一句。
他沒有下令十萬秦軍直接跟趙軍對沖,反而選擇了分散兵力,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這十萬鐵騎畢竟人人都沒有著甲。
而趙軍兵力更盛于己方兩倍。
倘若直接對沖,秦軍因為裝備劣勢,必定傷亡慘重。
倘若人人帶甲,章邯絕不會怎么慫,直接下令和趙軍對沖,拼個你死我活。
所以,他最終選擇給韓信創造機會。
兩側各三萬,抵抗側翼的壓力,讓韓信得以勇往向前。
而后方兩萬,只要先鋒部隊有所傷亡,就隨時補上。
沒有來自兩側的壓力,韓信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率領先鋒軍勇往直前。
理論上來說,只要兩側的六萬秦軍還活著,韓信就可以沒有顧及的一往無前。
而取決于這場戰爭的勝負,就在韓信身上。
若韓信能夠憑借先鋒軍,殺得趙軍膽寒,讓趙軍陣腳大亂,那必然會潰敗。
或者韓信直沖趙佗中軍,殺死趙佗,或者逼迫趙佗中軍后退,趙軍也會潰敗。
當然,理論上來說,第二個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