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以大前天成交量成倍放大那天的K線為參照,設置三條防線。”
“收盤價為第一條,開盤價為第二條,開盤價和收盤價的二分之一位,為第三條!”
“期間,參照K線后三日的收盤價均在第一條線上方,且隨著價格的上升,成交量逐漸縮小的走勢,后期往往會有出人意料的上漲!”
“這種走勢的原理,就好像‘奇貨可居’的道理。倍量,且后幾日的價格不破參照K線收盤價,說明當前的位置得到了買方為主的有效支撐;后幾日的價升量縮,更表明這只個股的持股人們很珍惜籌碼,沒有主動賣出的y望。”
“而不賣出的原因無非是對當前的價位不滿意,看多后市!只有當價格一步步上漲,達到各位持股人的心里賣出價位后,他們才會滿意的出售籌碼!”
洛根:“明白了,就好像蹺蹺板一樣。我在這邊看著它一路上漲,但就是拿著這只股票不賣,就增加了重量;那個倍量的成交量就好像中間的支撐,使蹺蹺板那一頭的價格高高翹起。只有當我減輕重量的時候,那頭的價格才會減緩上升,直至我全部賣出,它才會適時下落。”
池微暖將洛根表揚了一番,然后說明道:“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上,只有當我們操作的資金達到了一定量級,才會主導這個走向。這也就是人們往往認為大作手可以操控市場的原因!”
洛根抬頭目光炯炯的好奇問道:“那真有大作手操控市場嗎?”
這個問題,池微暖還真不好代表所有人回答他。
“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職業道德,有些人緊守這些底線,有所為有所不為;但也有些人,他們是會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去出賣自己的底線。”
池微暖笑了笑,“我們要做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調行事的同時,約束好自己,遵守這個職業的底線,不去破壞這個市場就好!”
洛根點了點頭,接著問道:“那優先選擇的第二種情況呢?是什么樣的走勢?”
“選擇的條件和畫線都不變,只是參照K線的后兩天會連續下跌,但不會跌破開盤價第二條防線;而且在這個下跌過程中,成交量配合著萎縮到倍量的三分之一處,甚至是小于它的三分之一,然后最后一天的價格必須要是回漲的。”
“這樣相當于沒有成交量的兩天連續下跌,實際上可以看做我們跳遠時下蹲蓄力的階段。”
“或者是要準備躍高時,后退幾步預留出的助跑發力距離。”
“因為沒有成交量,賣方的行為必然得不到支撐,短期下跌后的下一步,必然是踩著左側支撐位的上漲。”
池微暖一邊說著,一邊演示著用公式篩選出一些股票,再進行精確選擇的時候,為洛根講解著每一只個股的走勢形態,并詳細的說明著選擇它和不選擇它的理由。
“很多非專業的投資者在選擇買入個股的時候,其實很茫然。他們并不明確要買入的理由,大多時候是聽了某個小道消息,或者什么財經新聞上的言論。”
“可是,首先這些信息的來源真假難辨,并且,當我們從大眾傳媒收獲了某條信息的時候,它們大多已經廣為流傳,已經失去了先人一步的時機;更何況,有些信息還是為已經形成的走勢做出的說明。”
“當一只個股已經在眼前呈現出了明顯的上漲或下跌,這時候,再去尋找它上漲或者下跌的理由,其實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還能否上漲,以及會上漲多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