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牢獄的吳三多,面露沉思。
首先一點,應該如何幫組譚夢溪翻案,總不能直接沖進縣衙里,指著縣令老爺地鼻子大喊:你這狗官,亂判啥子冤案。
然后想象縣令老爺自行慚愧地低頭,對著吳三多說道:小兄弟,指教的是,本官這就放人。
嚕嚕嚕...
吳三多使勁搖晃著腦袋,將以上的想法都給甩出去。
開玩笑,若真的這樣做,吳三多明白他這不是去救人的路上,而是去送死的路上。
那么,如何正大光明的去找清樂縣縣令,告知對方這命案內有玄機呢?
吳三多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來到了縣衙門口,抬頭看那‘清樂縣府衙’這幾個字的匾額,吳三多思索如何進入,當他的目光投向縣衙門口那個紅色大鼓之時,他的目光隨即一亮。
伸冤!訴狀!就敲鼓!
所以這鼓叫鳴冤鼓,又叫“登聞鼓”。
吳三多便大步流星地走到紅鼓前,拿起棒槌就開始捶打!
咚!先是一下,聲音很沉悶。
然后吳三多就放開了。
咚咚咚!
引來了很多百姓圍觀。
因為這連續地三下,也有個衙役拎著棍子出門查看,然后一臉不爽地盯著吳三多,叫道:“哎哎哎,小子別敲了,有事說事,別敲了。”
“噢,出來啦!”吳三多見有衙役出來之后,便放下手中的棒槌,走到這位身穿皂色差服的衙役面前,拱手作揖道:“我有冤屈,想要縣令大人幫晚生做主哇!”
說完吳三多像是要大哭似的一副表情,令衙役一陣古怪地看著他,心道:這人有冤就有冤,一副死了爹媽的樣子,是怎么回事?
“書生,你且在此等候,我這就進去稟報給縣令大人。”衙役說完就屁顛屁顛的小跑進了縣衙。
若說為什么衙役對書生這幅好脾氣,卻對普通老百姓是兇神惡煞的呢?
這還是歸功于大順王朝的制度,大順律規定:凡遇讀書者,皆要給予一定尊重與優先,除亂法暴力以外。
俄頃,吳三多就被衙役給領進了后堂。
來到后堂處,吳三多見到頭戴烏紗,身穿綠色官袍的中年男子,他三角眼,面部肥肉褶皺、大腹便便的樣子,硬生生將腰帶給撐開,個子雖然矮小,但不乏有股氣勢直撲吳三多的心頭。
吳三多知道,這位就是清樂縣令。
來到這個胖縣令面前止步,吳三多不卑不亢地對其,拱手作揖道:“學生吳友謙,見過青天大老爺!”
清樂縣令先是一愣,隨后原本平靜地臉龐出現了笑容,他笑著說道:“來友謙,坐下說話!”并指向一旁的座椅。
待到吳三多恭敬端坐之后,清樂縣令又笑著問道:“聽聞友謙你敲冤鼓,不知是為何冤情,且與本官細細道來,本官給你做主。”
吳三多被清樂縣令的熱情語氣弄得,心底有些無語,這胖子莫非也是跟府尹一樣?耳朵里只能聽得進,青天大老爺,青天大老爺啊!
果然當官的一個得行。
雖然心里這般想,但吳三多一臉恭敬地說道:“青天大老爺!學生確實有件冤案,特來此!”
“喔?說說看。”胖子縣令便端起桌上的茶,喝了起來。
吳三多也不搞彎彎繞繞,突然站起身躬身一禮道:“懇請大人從新開堂審理,薛桂一案。”
喝茶的胖子縣令,聽道這里臉色有些不悅,心想:這個案子審理的明明白白,老子上給刑部地公文都熬夜寫好了,你他娘的叫老子從審,憑什么?
不過胖子縣令見吳三多這幅地下的姿態,到沒有立刻發火,而是想聽聽這小子還想說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