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文山,這是環形青山脈,因為文昌書院在此地依山而建,無名的青山脈也就被稱作為載文山。
連綿數十公里的山脈,從上往下看形成了一個半月型。
根據此地的百姓所說,傳說此山脈是從天而降;在此之前,這里以前只是一個空曠的平原,并且沒有任何生機。
而吳三多身前在書院的藏書閣中也看過此類載文山的書籍,他知道這傳說根本就是真的。
話說在二千五百年前,文昌書院的創始人還未到達超脫品,也就是超越品級的實力。
在偶然的一次次的歷練迅游之后,文昌創始人來到一處空曠的平原,他感悟到世間所有人愚昧無知的認識,這才意識到自己所走的文道之路最終的目的。
人人都有讀書時,人人都有知識論。
便用著自身的力量,將不知名的山脈搬移到這平原之上,從此以后文昌書院也就在此創辦了。
這人被后來的學子,尊稱為:文圣!
在臭烘烘地馬舍旁問了幾刻鐘的吳三多,終于看到了一群浩浩蕩蕩的人群從山下上來。
這是一個近千人的甲士,他們肅穆地面容、不帶任何生機,從容的守護著中央唯一的馬車。
吳三多發現,這馬車竟然使用的是四匹馬拉動,馬車也很奢侈;金絲楠木的外觀,鑲嵌白玉的車轱,金箔包裹的車身延邊,還有一粒粒凸起的圓帽釘,這些無不彰顯車主人的身份。
更何況還有千人的甲士,一般不是皇親國戚,就是皇室貴胄。
再看看,文昌書院那三位先生,他們盡然彎腰作揖。
吳三多知道這來人肯定是皇族子嗣了,要知道能夠讓文學大學者們如此拘謹,必然是皇女皇子了。
華麗的馬車緩慢地停在牌坊下。
緊接著車夫從駕馬位置下,拿出了梯凳,隨后一名秀氣的丫鬟上前,將馬車的門簾子拉起。
手攙扶著一位明黃色衣裙的女子下了馬車。
女子出馬車的瞬間,書院的所有人都是恭敬的喊道:恭迎長公主!
吳三多這才明白來者是何人,大順長公主,慶柔公主。
烏黑如泉的長發在雪白的指間滑動,一絡絡的盤成發髻,玉釵松松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搖,長長的珠飾顫顫垂下,在鬢間搖曳,眉不描而黛;膚無需敷粉便白膩如脂,唇絳一抿,嫣如丹果,珊瑚鏈與紅玉鐲在腕間比劃著,最后緋紅的珠鏈戴上皓腕,白的如雪,紅的如火,懾人目的鮮艷,明黃色的羅裙著身,翠色的絲帶腰間一系,頓顯那裊娜的身段,鏡前徘徊,萬種風情盡生。
吳三多目不轉睛地看著這位公主,他覺得此生能夠迎娶公主,才是不枉此生啊。
隨后,書院一群人浩浩蕩蕩地跟隨長公主進入了書院之內,至于甲士們并沒有上去,因為人太多的原因,都被命令在山下等候。
看婀娜多姿的身影消失后,吳三多這才從馬舍出來,閑庭漫步的走上書院。
.
青竹院,院長處。
“慶柔公主,今日來我書院是有什么事嗎?”院長李銘輩倒著茶水,笑著說道。
而慶柔公主卻是沒有立馬回復院長李銘輩的話,她將目光看向了院外的竹林上,紅唇微張,像是一抹嫣然笑道:“李院長還是一如既往地的出塵淡然啊!卻不知大順百姓看見作何感想。”
“呵呵呵,長公主說笑了,草民一介讀書人,沒什么值得百姓們想念。”
李院長相繼又給長公主倒好了茶水,將茶杯推到了她的面前。
長公主卻是沒有再說什么,而是端起了茶水,稍微的抿了一口。
然后一雙睿智的眼眸盯向李銘輩,質疑道:“李院長學識淵博,具有文道昌運加持,更是智慧果然,莫非就在這小小的書院委屈一生?”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