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今年幾歲了?”
“九歲。”
“叫什么名字?”
“我是孤兒,沒有名字,他們都叫我豆包。”
“豆包,我想收個徒弟養老,看你小子還算順眼,想不想跟我習武?”
“習武能吃飽飯嗎?”
“有我在,三餐管飽,片瓦遮頭,我不在了,能不能糊口,那還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有飯吃,我就學。”
“好,磕頭拜師吧。”
“對了師父,你還沒告訴我武是什么?”
“這個嘛....我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你弄清楚了記得告訴為師。”
………………
“如今的武林分為南北兩大陣營,所謂南拳北腿的說法便是由此而來,但為師卻不敢茍同,武術里面,腿功是根基,無論何門何派,首先就是練腿。”
“咱們這一門,習得是八卦掌,祖師爺是董海川,后來鬼子禍亂中原,其中一脈分支流落到佛山,最后在師爺唐九齡的手里發揚光大。”
“那南北武林到底誰更厲害些?”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早在民國時期,南北武林便時常比斗,那時候北派武林人才輩出,大放異彩,完全壓制了南派武林。”
“可是近些年,隨著香港影視的崛起,南派武林便被渲染得神乎其技,以黃飛鴻、詠春葉問等為首的民族英雄更是家喻戶曉,南派武林自是更勝一籌。”
“那咱們唐氏八卦屬于南派,還是北派?”
“這.....習武之人應當摒棄門戶之見,自從當年的洋槍火炮轟開了國門,武術沒落以成定局,如今更應該取百家之長,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
“師父,你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偷學別人的功夫嗎?”
“呸,強身健體的事,能叫偷嗎?”
.................
“師父,已經四個小時了,我好累,能不能歇一會。”
“練武是個苦差事,這點苦頭算得什么,給我繼續練。”
“道理我都懂,可這哪里是練武,分明是釣魚嘛。”
“臭小子懂什么,這釣魚不但能凝神靜氣,還能鍛煉腕力和腰力。”
“沉腰,墜肘,挺胸,提肩,不要分神!”
“啊......師父輕一點.....你小子這身根骨不咋地,心性倒還尚可,為師.......哎,上鉤了!”
..................
“徒兒,你入門三年了,拳腳功夫算是初窺門徑,可以修習兵器了,可有心儀之物?”
“沒有。”
“咳咳......那為師就講解一二。”
“其實八卦掌有自己的獨門兵器,名為子午鴛鴦鉞,鉞分子午,一雄一雌,酷似鴛鴦。”
“可惜,這兵器走的是奇詭的路子,與你脾性不合。”
“劍,乃百兵之君,短兵之祖,近搏之器,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截、刺、等為主,特點是剛柔相濟、吞吐自如,你可愿學?”
“唔....不學。”
“刀行霸道,勇猛彪悍,乃是戰陣搏殺的利器,你可愿學?”
“不學。”
“臭小子,劍不學,刀也不學,你想學啥?”
“師父,這刀劍為什么要配鞘呢?”
“是為了藏鋒。”
“藏鋒?”
“沒錯,木秀于林,風必催之,善藏鋒,能守拙,方成大器,這是兵家之道,也是為人之道。”
“可是......鋒藏久了,不會鈍嗎.....”
“你說什么?”
“沒什么.....師父,我不想學藏鋒之兵。”
“哦?”
“我要學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