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她的臉上是帶著愁云的:“內森,你說,我們要是使用模型來拍攝,會不會降低很大的成本?”
用真機來拍攝,太浪費了,如果搭建個攝影棚,全部用模型,那就省錢了。
內森無奈地搖搖頭:“如果你不想影片變得像屎一樣,那就最好不要用模型,真正拍出我們海軍航空兵的氣勢來,必須要用真機。”
說完,內森繼續說道:“與其在拍攝上壓縮成本,我覺得,你不如在請明星和導演上省些功夫,那些大牌的明星,導演,很難伺候。”
一句話,說中了珍妮的心事,但是,用大牌明星,導演,才能增加己方的影片的轟動效應,這點是她堅信不移的。
“內森,可以幫我一個忙嗎?”珍妮說道。
“當然沒問題。”內森回答著:“反正這幾天我很輕松。”
因為空中打靶,內森被禁飛了,在禁飛的這段時間里是相當無聊的,每天看著雄貓戰機起飛,而自己卻不能摸操作桿,會讓人很郁悶的,倒不如在這里呆幾天,有這么一個漂亮可愛的女孩陪在自己身邊,也是不錯的。
“我想去拜訪一下科波拉先生,就是那個著名導演。”珍妮說道。
珍妮作為制片人,需要辦很多事,現在在好萊塢中,最耀眼的一顆新星,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1939年出生在美國底特律,祖籍意大利,曾就讀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影劇系,獲電影碩士學位。
作為一名新人,他幾乎是一帆風順的。他從1963年起開始獨立拍片,1970年他與諾思合寫的《巴頓將軍》劇本獲美國奧斯卡最佳編劇獎;1972年他導演的《教父》獲最佳影片獎。
《教父》這是一部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影片,讓科波拉成為最受注目的年輕導演之一。1974年,科波拉的《對話》在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獲金棕櫚獎;同年,《教父》(續集)在美國獲得7項奧斯卡金像獎。
可以說,屬于科波拉的時代正在到來,尤其是70年代后半期幾乎就是他事業的頂峰時期。
珍妮是很有思想的,她想要邀請科波拉來導演己方的這部電影,并且借助科波拉的名義,邀請到一群著名演員。
比如,關于女演員,就邀請麗莎-明奈利來演,到時候,海報一出去,肯定會受到無數人的關注!
內森卻是搖頭,想要讓觀眾獲得好感的,不一定非得是明星,是著名導演,在后世的某明星,演什么黃什么,叫好不叫座。
重點是要拍攝出氣勢來,真實地反應海軍的生活,愛情,以及扣人心弦的戰斗,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同意?”珍妮問道。
“不是,我只是覺得可惜。”內森說道:“我還是沒有說服你,不過,我和你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