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就是島國了。
那個傻瓜卡特總統,居然在北海道地區搞事,現在,出現了一名蘇聯工人被殺的可怕局面,這是個絕好的機會,蘇聯軍隊隨時都能以這個為借口,在北海道上挑起新的戰爭。
所以,現在擺在烏斯季諾夫面前的,就是兩條路,究竟是南下,還是在東部繼續擴張?
兩條路,都有誘惑性啊。
烏斯季諾夫的眼睛,一會兒看阿富汗,一會兒又看遠東,顯然是猶豫不決,終于,他扭頭向后,問一名年輕的軍官:“安德烈,你有什么好想法嗎?”
安德烈,雖然年紀輕輕,卻深受重視,在遠東獲得了前出太平洋的不凍港,那就是安德烈的杰作,而現在,安德烈回到莫斯科,受到召見,參與這種國家決策的策劃,他的心中,也是深知責任重大的。
阿富汗這個火坑,不能踩啊,那里可是帝國墳場。
阿富汗戰爭,是蘇聯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在蘇聯進行阿富汗戰爭之前,雖然蘇聯的國內各種矛盾已經開始凸顯,但是畢竟蘇聯還是一個龐大的帝國。而且,當時石油價格高昂,讓蘇聯這個主要靠出口石油作為經濟支柱的國家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外匯儲備,蘇聯出兵阿富汗,也是建立在國庫富裕的基礎上的。
本來想著可以信手拈來,快刀斬亂麻的解決阿富汗問題,獲得南下的通道的,但是誰能想到,遭到了和美國同樣的結局。
侵略容易,占領容易,守住不容易啊,那里到處都是山地,簡直就是游擊隊的天下,根本就不是蘇聯能掌控的。
同時,阿富汗戰爭讓全世界看到了蘇聯的霸權主義行為,更是讓沙特那些國家,不惜靠自傷的形式來打擊蘇聯,他們不斷地增產石油,造成國際原油價格猛跌,最后,一桶僅僅幾美元的售價,讓蘇聯出口多少就賠多少,大大地打擊了蘇聯的經濟。
阿富汗,對蘇聯有什么用?獲得印度洋的出海口,打破西方世界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圍堵?有什么鳥用?還不如徹徹底底地擊敗島國,直接沖出太平洋!
如果是以前,蘇聯人最多就是想想,但是現在,蘇聯的國家實力不斷增強,蘇聯終于有能力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優勢地位了!“元帥,既然您詢問我的意見,那我就大膽地說出我的觀點來了。”安德烈說道:“對我們來說,阿富汗沒有太大的用處,那里不值得我們大動干戈。”
安德烈旗幟鮮明。
聽到了安德烈這個小家伙的話,安德羅波夫用明亮的眼睛看著他,對自己的這個女婿,安德羅波夫是相當欣賞的,沒錯,阿富汗,已經不如以往那么重要了,但是,要說服眼前的人,放棄彼得大帝時代確定的路線,是很難的啊。
“安德烈,你說我們就坐視阿富汗變成敵對我們的國家?”果然,有人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