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法官的態度讓王悅徹底意識到,通過判后答疑這條路去探尋這份判決的公正性,根本不可能實現。
從程序上講,可以申請再審、可以申請檢察院監督,但是,從大數據上來講,通過再審和監督程序改變案件的比例還不足百分之一。
這一方面是因為一二審判決正確率比較高,另一方面是法院系統內部對維護司法權威的態度。
有些人認為,如果改判或者發回,會影響法院的司法權威。他們認為法院對外的形象要遠遠大于個案的公正。
只可惜,此時的王悅,并不想就這樣偃旗息鼓,她這么多年對法治的信仰使得她沒法去接受這個結果。
過去,王悅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客戶,有些客戶總會自信滿滿的宣稱和法官搞好關系的重要性,有些客戶總說對方在法院有人,所以判決結果不公正。每當這時候,王悅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勸誡客戶:現在的司法環境不一樣了,我這邊承辦的案件結果基本上都是在法律框架內,你們根本不需要多花冤枉錢去打點。
而雷伊這起案件之所以讓王悅難以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案件的結果狠狠的打了王悅,她所宣稱的司法公正,在這個案子里,被徹底打碎。
為什么會有這個說法呢,這還要從一審法官說起。
開庭當天,一審法官未審先判,開庭前就說原告雷伊不對,肯定是有人在開庭之前給他說了什么。
開庭過程中,一審法官對王悅主張楊舒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未記錄在案,當時王悅以為法官的態度是本著不影響公司的原則,特意將該部分忽略。
庭后組織調解,一審法官在通知雷伊、楊舒代理律師時,是在法庭里公開電話通知的。而在通知被告楊舒時,電話打通后楊舒明顯正在睡覺,他便退出法庭和楊舒私下通話。
最可怕的是,一審判決的返還數字,正是楊舒提出的數字,五萬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庭審結束后判決作出前,王悅已經看出法官的苗頭不對,并向雷伊匯報的情況。但在雷伊詢問怎么辦時。
王悅卻非常自信的說道:這個案子的可操作空間比較小,法官不敢亂判,即使他敢亂判,他們的合議庭也不會同意,畢竟判決需要合議庭合議。
所以,當王悅拿到一審判決后,看到案件審理程序是“簡易獨任”時,她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
由于基層法院本身法官人數就少,因此實際開庭一般都是一個法官,這種經驗使得王悅忽視了一審的審理程序。
她一度認為,假如當初她注意到這個程序問題,案件結果說不定會不一樣。
二審時,王悅在上訴過程中重點強調了一審的程序問題和事實認定錯誤的問題。但魏然法官并沒有用一個字符回應,而是直接復制粘貼了一審的裁判理由。
如今,魏然法官態度堅決,一副有錯沒錯讓再審法院決定的樣子。
若一二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理由不一樣,那么,再審還是有一定機會的。
可雷伊案件一二審判決的事實和理由是完全一致的,再審被駁回的幾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
因此,王悅便打電話給雷伊:雷總,魏法官并沒有判后答疑的意思,我們還可以向紀委投訴,以促成魏法官給我們答疑。
雷總:行吧,你試試。
有了雷伊的首肯,王悅便起草了一份舉報材料通過網站提交。
之后的很長一段時候,王悅想起這件事都會心跳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