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全縣還有六七家,軋輥、輥筒都是易損件,市場需求沒問題。我的機加工設備從國外進口,原料從北鋼進,聘請北鋼的老師傅管生產,產品質量杠杠滴,現在我家剛投產,需要抓緊拉訂單。”
“呵呵,我看你能說會道,銷售還用找別人?”孫旭友聽明白了他的意圖笑了。陳立東心說,明白人,一說就透。
“大哥啊,第一呢,我今年不到20,都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第二呢,我人小個小,其貌不揚;第三呢,我剛剛畢業,經驗太少,客戶老板們有啥需要,我照顧不上去。所以,必須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
“我在紙廠,好歹也是公家的企業,這幾年效益很不錯呢”。孫旭友開始講條件了,有戲。
“旭友哥,經銷不是坐班,不需要你守在我那兒,只要幫我把產品賣出去,你是在家里躺著,還是身邊妹妹陪著,隨便你。這么的,你要同意干,我給你底薪一個月500,這只是個煙錢。然后按銷售收入來,5%起算,賣一萬提500,一百萬提5萬。軋輥、輥筒算是高價值的零部件,拉到大客戶,一個單子就讓你飛起。”
“真的么?提成怎么結算?”
“這得看你啊,拉到訂單,先交預付款,提成隨時兌現。靠譜的客戶,貨到驗收合格再付款也行,賬期最長不要超一個月,咱么小廠子架不住賒欠。貨款結清,你的提成立馬到位,沒問題吧。”
“這個可以研究,你說你家可以做紙機軸筒是吧?走,看看我們廠的,先幫你拉拉業務。”
牛人就是牛人,說干就干。
陳立東跟著孫旭友來到生產辦。這時的鎮造紙廠,建廠才三四年,生產黃板、白板、灰板,一共六條線,紙機規格小的787,大的1880,年產量已經接近兩萬噸。
生產辦是個綜合機構,負責對接銷售,制定生產任務,管理四個車間,同時負責設備采購和維修。
生產辦主任姓鄭,是個老師傅,家在鎮里,在薊市一家造紙廠干過,鎮里建紙廠被找了回來,紙廠的每條產線、每臺紙機都經過他的手。
紙廠建廠時資金有限,設備不是成套采購,許多部件是他自己設計的,在哪加工呢?鎮里有家修造廠,有幾臺老舊的設備,最值錢的是一臺六十年代毛熊國生產的車床。紙廠建廠,得虧這幾臺設備。后來紙廠開始盈利,也上了一些設備,易損件更換、維修也能自己做。
這時,鄭主任正在辦公室發愁,為啥?一是產品質量不穩定,紙張厚度和光潔度不行,出不來優等品不說,還經常被客戶退回來。二是造紙產量上不去。
現在市場好,想增加產量,一是加產線,另一個是提速。加生產線投資大,見效慢;提高紙機的運行速度試過了,結果不行,超過了設備的負荷,出現了輥面磨損和軸頭斷裂的事故。
質量和產量的問題,根子還是在設備上,現在鄭主任正在考慮更換設備,薊市、東山的設備廠家他都去過了,這些廠家已經定型的產品,跟自家生產線匹配不上,定做又需要等時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間,來回溝通以這個時候的交通、通訊條件非常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