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爐問題,陳立東還不想現在就上大電爐,上大的就主營煉鋼了。其實按現在的價格,上個150t的電爐,爐子幾千萬,配套下來上億元,在全國都能吹牛比了,樹大招風怎么辦。還有,濱海縣的電力保障也比較薄弱,他上個大電爐,一開機,沒準全孫集鎮的電力都得癱瘓。
所以,先上個30t的,在這個時代的華夏已經算是先進的了。
另張兵非常驚訝的是,陳立東似乎對一些設備非常熟悉,對設備型號、尺寸、內部結構、外觀形態、基本功能等等,似乎親眼所見。對陳立東問出的問題,張兵有的知道一些,有的一知半解,不能回答解決的,只能去找專家、查資料。
第二天,張兵干脆找來劉鵬等幾位設計院的同事,又找來幾位大學同學,在酒店租了會議室討論設備工藝問題,還搬進來電腦設備進行方案設計。
有人負責搜集整理資料,有人負責編制流程、有人負責繪制圖紙。基本上所有人都在加班加點,每天工作十來個小時。
最令眾人驚訝的是,陳立東作為業主方,難以想象的專業,他提出的設備和工藝問題,都非常有針對性,設備的功能、運行的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間,操作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就像他能親眼看到一般。
大家不知道的是,每次陳立東閉目思考,實際上是在系統空間做實驗,利用科技研發板塊,他一會兒鑄造、一會兒機加工、一會兒熱處理,甚至連檢驗檢測、包裝入庫、出廠運輸這些內容都在系統空間中進行了模擬。
這些設備運行中的問題,陳立東都在以上帝視角親身體會,當然比紙上談兵的專家們牛比。甚至最后,馬主任都知道了他的情況,在第五天跑了過來,跟陳立東他們一起討論方案設計。
在這位大拿的主持下,在陳立東時不時冒出來一些建議的提示下,方案設計逐步成熟,基本上定稿了。
10月16日,星期天,陳氏兄弟在萬景花園酒店設宴,宴請所有方案設計編制人員。
宴會安排在一個小廳,兩大張桌子,陳氏兄弟淪落到負責菜品、酒水,馬主任搶了主持的角色,舉杯之后說道:“難以想象,我們利用半個月的時間,集中北鋼設計院、燕京科大、燕京工大的20多位專家、教授、年青骨干,進行了一個機加工項目的方案設計。今天方案已經成稿,各項資料圖紙已經完成。我認為,這個方案雖然限于濱海機械廠的周邊環境、廠區容量限制,還不盡善盡美,但是無論是選定的設備、工藝流程、運行效率、安全設計都具有國內一流的水準,凝聚了我們現階段機械工程學方面所能掌握的最領先的技術。可惜的是,這個項目將落在趙省的濱海縣。我建議,由我牽頭成立一個課題組,各位自愿參加,將濱海機械加工有限公司作為我們的實驗基地,瞄準國際更前沿的機械加工技術,開展專題研究工作。祝愿我們成功,干杯!”
陳立東一旁聽著,心花怒放,這群人,代表國內一流水準,是科研方面的大粗腿,趁熱搶流量、抱大腿吧!
大家鼓掌完畢后,陳立東立馬站出來應聲:“非常榮幸能成為課題組的實驗基地,我們公司將為各位創造最便利的條件,保障實驗項目的運行,年底前我們準備拿出100萬元,支持課題組,明年最少于1000萬。”
“好!我們一定讓這個基地開出最美麗的機加工之花”。馬建國心想,這孩子不錯,轎子抬的有水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