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等著也不是辦法,在老板的帶領下,他們來找孫集鎮造紙廠的鄭主任,前文說過鄭主任曾經在薊市打過工,搞過造紙,他們幾人就有鄭主任的老同事。
鄭主任當然熱情接待,真心幫忙,給他們推薦了利民廠加工的輥筒陳品,這些人也是欣喜若狂,馬上就來到這里。
他們的造紙廠屬于新建,需要的各種型號輥筒數量還是比較大,在參觀完車間后,被那一排排數控機床給震撼了,回頭就簽了個280萬的大單,預交了百分之三十的定金,盈利規模應該夠了。
接下來抓緊加工、送貨、催款,陳立東下了死命令,生產、銷售、財務一起跟進。不管訂單交貨日期是哪天,這個月15日前所有加工任務齊活,16日前送到客戶,20日前拿到貨款。
有人統計了一下,這批訂單需要加工大小輥筒2000根,一天平均加工200根,要了命啊。
其實要放到別的廠子,還真費勁。比如老車床車個軸徑得半個小時,而在利民廠,就是上夾具,輸入指令,數控車床啟動,3分鐘完事。然后操作人員用吊具把輥筒半成品抓起來,放在輸送帶上,自動轉向下個加工程序。這就是新設備、新工藝的好處。
即使這樣,也是每天連軸轉,老師傅一天不少于10個小時,小師傅們基本是兩班倒,24小時連軸干了。陳爸從村里還找來十幾個高中、職中畢業的小伙子來打下手。
孫旭友也不懈怠,一個廠子派一個人,派駐到客戶那邊,就盯著接貨、檢驗、然后去對方財務領款。有問題就跑回來叫孫旭友上。
各位經理問為啥這么著急。陳立東只好說,設備款要還啊,上億的資金,到期不付款,違約金得把大伙賠進去。
這陣子,如同部隊突擊,從10月20多號,到11月20號,跟打仗的一般,安裝設備、調試檢測、采購原料、試制產品、簽單生產、回籠資金,各部門協同作戰,打了一場遭遇戰。即使那些新人,在老師傅的敲打下,在張兵、陳立春的督促下,手藝和操作車床的水平也是蹭蹭往上竄。
用陳立東的話說,我們檢驗了設備、鍛煉了隊伍,今后的利民廠,在機械加工方面,無論是裝備水平還是員工素質,一定能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還有一點陳立東不敢說,這些設備來自系統,用于現實,工人能操作,工件能產出,妥了。
設備調試期間,張兵也釘在車間,有一次他特意問:“小陳總,你這設備從哪倒騰來的?沒廠家沒LOGO,系統都是中文,還很容易上手,真不錯。國內沒有誰家能生產吧,有路子的話,支援北鋼一下?”
賣系統設備?倒是有錢圖,可是這玩意要是賣出去一臺,就有人要第二太,賣多了肯定招來鬼,算了算了,怕被切片。
陳立東跟張兵說,“有機會再說”。張兵沒有言語,表情卻是一幅“懂你”的樣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