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咱這么說吧,只要你設計得出,我就建得起。您還一年多退休,退休了也不能馬上閑下來,你就當給自己留個作業。要是能把那些老兄弟、老戰友召集在一起更好,讓您的徒子徒孫也摻和摻和。新技術、新工藝,沒人給咱喂到嘴里吧,咱們早晚得自己研發設計,現在說這事,算紙上談兵也好、畫餅充饑也罷,總得去有人牽頭去謀劃吧。”陳立東極盡能事,說服馬建國。
馬建國雙眼瞪著陳立東,“讓你這么一說,我還真動心了。不瞞你說,這個年我過得很不踏實。我在這行干了一輩子,學毛熊,學太陽國,學山姆國,都是吃人家的剩飯。我也想搞咱們自己的高爐、電爐啊,誰不想翻盤呢?我不希望進了棺材,再被后輩孫子們指著說,老家伙,當年就只會揀人家外國的破爛貨。”
陳立東一拍胸脯:“那就成了,我就怕你們這些技術大拿灰心喪氣。老師,您放心,只要您豎起大旗、招來人馬,我就給您提供糧草、保障后勤,保準讓咱們研究團隊舒舒服服,不叫您掉份。”
“好,我這就召集那些老伙計。”馬建國本就是冶金戰線的老黃牛,只因過年感受到了夕陽西下,被陳立東這么一刺激,有了研究方向,有了事業上的寄托,人都精神了不少。
“老師,還有個事跟您請教一下。我們廠現在的產品過于單一,我想依托裝備和員工的技術水平,開發新的產品,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拿不定主意生產啥,不知道您手里有沒有可以變現的技術。”這是陳立東找馬建國的又一個目的。
馬建國道想了一會兒:“呵呵,還真沒有,我搞冶金都是大塊頭,能快速投產的東西沒搞過。這樣,你去找翟華,她搞微電子的,家用電器、電子設備啥的,她手里應該有技術儲備。我這就給她打電話。”
翟華是薊市大學的教授,上次跟老馬去過陳立東那里。老馬一通電話,翟華也非常積極,叫陳立東抓緊去她那里。
中午,張兵趕了過來,老馬忙著謀劃大鋼廠,陳立東、張兵和王志勇就操持午飯。陳立東掌勺炒了幾個拿手菜,就是家常炒菜,燕郊就有塑料大棚,錯季蔬菜早就進入了農貿市場和超市。陳立東炒了芹菜炒肉、豆角炒肉、宮保雞丁、水煮魚,再來個冬瓜丸子湯,火候味道都到位,幾人竟然吃出了大廚大感覺,張兵就問:“小陳總,還有你不會的嗎?”
吃完飯,馬建國又提了提陳立東到燕京科大進修的事情。對陳立東來說,文憑不重要,關鍵是科大的學術氛圍和技術圈子。
陳立東說,我能來這里旁聽旁聽,混個臉熟就行。馬建國罵他爛泥扶不上墻,陳立東就借勢滾出了燕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