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趕緊過來幫幫我吧,我自己弄肯定費勁。”陳立東哀求道。
“還是你來燕京吧,你去找鎮里、縣里要一下氣候、水文資料,帶一份你們鎮的鄉村規劃圖。我去國家測繪局找找你們那兒的衛星遙感資料,另外我從院里找幾個人手,我們分開弄。”張兵像是胸有成竹,一碼一碼地安排道。
陳立東只好按張兵的安排,先去找蔣國興,翻查了一些資料,又把鎮鄉企辦的副主任孫立軍帶上去了縣里,到鄉企局、檔案館找了一些資料。然后家也沒回,直接開車去了燕京北鋼設計院。
在設計院附近,陳立東還是先租賃賓館、租賃專門會議室,又召來王志勇和燕京興海科技的業務員,同時運來幾臺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
一切搞定后已經到了周六,聯系張兵,把設計院的幾位叫過來集中辦公。
在賓館會議室,大家先碰頭,共享資料,確定分工。再分別去起草自己負責的部分。
啥事都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見到張兵后,張立東體會到,萬事皆有套路,有套路就不難。在開碰頭會的時候,就見張兵拿出了好幾份某某鋼鐵產業園的規劃方案供大家參考,再由陳立東介紹他對鋼鐵產業園設想和打算,把濱海縣、把孫集鎮的數據資料套進去,把文字邏輯理順一下,草稿就出來了。
周日下午的時候大家又集中開會,張兵弄了個投影儀,把匯總后的設計方案投放到屏幕上,然后按前后順序,由執筆者分別匯報自己起草的部分,陳立東和張兵負責總編輯,對各部分文稿現場提出修改意見,一直審稿到半夜。
周一上午,大家把修改后的文稿整合到一起,再由排版高手進行了段落修飾,下午陳立東就拿到了《濱海縣孫集鎮鋼鐵產業園發展規劃》,厚厚一本,圖文并茂,塑封的封皮,左側裝訂,像一本書一樣。而且,邏輯清晰、文字流暢、資料充分、數據精確,一看就是大手筆。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果然靠譜。
接下來,發紅包,真不多,參與執筆的每位300,張兵沒收,不是嫌少,他那個紅包比別人的厚,張兵拆都沒拆,直接給陳立東塞了回來:“這次算幫忙,我研究生快畢業了,準備去你那兒,給你搞這個產業園,收留不?”。
“求之不得啊!”陳立東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收獲,心里已經樂開花。
事業留人,誠不欺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