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啊,你說的對!”馬建國一拍大腿,“這兩年我們的鋼鐵產能增加不少,高爐、轉爐、電爐一哄而上,可鋼材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是大路貨。國外鋼鐵企業賣給我們二手設備、賣給我們特種鋼材,就是不給我們一流的設備,技術配方也死死卡著,讓我們生產不了精品鋼材。你要是從這些方面能突破,那可是做了大貢獻。”
“老師,這不是我的突破。實話說,那家鋼廠能恢復煉粗鋼就行了,我不想把重點放在國外,得防著毛子們變卦。”陳立東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鋼材是強國的基礎,我雖然是民企,但也振興民族工業的情懷。老師,希望您能和我們一起去突破。”
“好!你們哥倆,我沒看錯。你哥是個技術迷,你有眼光和魄力,咱們一起努力。”馬建國端起杯子喝了口水,理了理思路,繼續說道,“小陳。對于150t電路煉鋼,我這段時間查閱了許多國內外期刊、翻找了不少資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料。不過實話跟你說,這么做只能算紙上談兵,弄不出國際領先、國內頂尖的工藝方案。我想籌備召開一個技術研討會,把各方面的專家召集到一起攻關。”
“老師,您的計劃我全力支持。技術上的事情我不懂,別的事情我做不了,但后勤方面我來負責,會場、食宿、交通、安保、會上服務這些我全包了。”陳立東想了想,又接著說:“搞應用技術就不能紙上談兵。您看這樣行不?由您牽頭,組織專家學者進行一次出國考察,就以打造藍市鋼鐵產業園名義,向那些國際供應商發出信息,告訴他們我們要采購成套設備,要實地考察他們的供貨能力,借此機會把發達國家鋼鐵產業發展水平摸清楚。”
“這點子不錯,這宗采購價值保守要幾個億,那些國際供應商不會不動心,我們就先開研討會、再開訂貨會,就以鋼鐵產業園的名義。你和張兵一起負責會務事宜。”馬建國跟陳立東合了拍,也是說干就干。
馬建國先向院領導匯報。北鋼設計院這時的工作導向在向市場模式轉變,開始提倡項目為王,看到藍市的文件,院領導表態,必須要把產業園盯住,入園的項目設計都要攥在手中,院里就由馬主任牽頭,需要別的室、需要哪個人參與,院里負責協調調整。對舉辦研討會,當然沒意見,不花一分錢還能在各行業刷聲望的事情擱誰都得支持。
接下來,馬建國就以設計院的名義發邀請函、打電話,邀請冶金、機械、建筑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
另一邊,陳立東和張兵組織籌備會議。
先是招兵聚將,陳立東通知自己燕京、薊市兩家科技公司,連車帶人都召過來。張兵電話不離手,把他在燕京科大的一幫同學聚在一起。
再是布置場地,會場還是選在萬商花園,張兵聯絡了廣告公司。在布置會場時,倆人出現了爭議。這個時代的研討會會場,基本是兩種布置模式:第一種是課桌型的,前邊主席臺,專家學者基本都有職務級別,就按職級高低坐上去,下邊幾排課桌,級別不夠的、助理什么的坐在下邊,開會時主席臺上的輪流發言,下邊的邊聽邊記錄,研討會很容易開成授課會模式。第二種是回型桌型的。中間一圈會議桌,圓形或者橢圓形,也是坐職級高的專家學者,后邊擺一圈椅子,不夠級別的坐在后邊。而陳立東哪能同意這么low的設計,他說了自己的安排,張兵聽完說,干脆來一句:“反正你花錢,愿意折騰隨便你。”
三是宣傳造勢。1994年的中國企業洋溢著青春期的躁動,各位記得三株嗎?聽說過生命核能嗎?太陽神、飛龍呢?有人把“廣告--市場--效益”當做正理,轟炸式的廣告啊。陳立東也有自己的一套,第一步:先找到央視廣告部,請人排了一段宣傳片,不長只有5分鐘,采集鏡頭、編輯制作只用了一周的時間,突出鋼鐵、機械,移動的鋼包、刺眼的鋼水,軋制的材料,進入機加工產線,成為軸輥、輥筒,最后被組裝成機械,最后扣題,渤海灣畔--鋼鐵園區,然后擠進二套、七套某專欄播出。第二步,把制作視頻時隨同拍攝的圖片,印制成精美的小冊子備用。第三步,與萬商花園酒店協商好,在酒店門口擺放大幅廣告,內容卻是研討會官宣。什么“引領未來華夏鋼鐵產業發展方向”、“匯聚華夏冶金、材料、建造諸行業經營”,有點把學術會議搞成明星薈萃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