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掌握技能后,調回國內參與鋼鐵產業園的建設,鋼鐵廠的工人就有了。
那么這些人怎么找呢?一個字:挖。一是從國有企業的熟練工人中挖,二是從北鋼技校、藍鋼技校即將畢業的學生中挖。難度肯定有,但估計不大。
自1992年開始,華夏國有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巨變,開始進入“最困難的十年”,到2002年才會有所好轉。在最困難的1998年,全國的國有企業利潤加起來,只有區區210個億,“三角債”問題、“大鍋飯”問題、退休職工問題、“企業辦社會”問題,嚴重束縛著國企發展。
國有鋼鐵企業亦如此。1993年華夏經歷了一輪鋼材價格波動,但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并沒有讓哪家國有鋼廠收獲多少好處。吃的滿嘴流油的是貿易商,能產地條鋼的私營鋼廠,以及搞期貨的國際炒家。一些國有骨干鋼鐵企業,需要按上級要求穩定市場,原材料漲價、廢鋼漲價,自己的產品卻不能大幅漲價,最后一算反而遭受了損失。
近幾年來,大多數國企出現虧損,“下崗”一詞自1992年年末,在廣東羞答答的出現,現在正在醞釀浪潮向全國席卷。國內物價在漲,但企業工資不漲;公務員和教師工資在漲,國企員工只能眼紅。到1995年的時候,國企職工下崗問題開始擺上華夏高層領導的案頭,中央開始采取措施應對。但是誰都知道,火勢起來時,暗火已經燃了一定時間。
所以,這個時候從國企挖人,挖那些技術工人,甚至挖八級工人,真的沒什么難度。
華夏自1956年開始,為消除工分制的弊端,學習蘇熊老大哥,將工人的技術等級和工資掛鉤,按照產業分為八級工制。“八級工”便成為人們心目中技藝精湛、精工細作的頂尖工匠的代名詞,八級工制一直延續到1985年。
之后取消八級工的原因:一是平均主義思想;二是好多八級工有手藝、沒學歷,大字不識的工資比大學畢業生還高,怎么體現對文化知識的尊重?三是部分八級工自身技藝跟不上,會一招鮮的手藝被機器和現代工藝取代。于是部分國企從八十年代后期,借鑒太陽國的年功序列制,試行浮動工資制、結構工資制、崗位工資制,八級工制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從后世的眼光看,五十年代華夏勞動部對上萬個工種進行細分,技術標準清晰明確、客觀公正,可考核可操作,完全提現了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差異。這不僅是一種技術制度,更是一種社會制度。八級工制度給予了一線工人以勞動者的尊重,也給了一線工人一條上升的渠道。八級工制度下,華夏不止學而優則仕一條路可走;一名工人,只要付出勤勞和智力,總有一天能到五六級工,讓廠長笑臉相迎;若是天賦好些,說不定能夠成為頂尖的八級工,見到國家主席都不怵。
八級工制的取消,根本原因是動/亂期間改革停滯,恢復經濟為綱后改革步伐脫節,而不是八級工制本身設計有問題。
那么取消八級工后的國企是啥狀況呢?呵呵:剛進廠的工人跟老師傅學手藝,工資卻差不了多少;五級車工和保潔大媽開一樣的工資;為了讓兒子頂崗進廠,一批高級工率先選擇了離崗。
無奈否?
陳立東穿越前,華夏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網絡上有人提議恢復八級工制。這一世,陳立東打算把八級工制作為自己企業薪酬制度的根本。
哎,一說到痛
(本章未完,請翻頁)
點,就要水字數。不過,在這些免費章節,就讓作者菌發發牢騷吧。
好了,回到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