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慶華的領導下,鎮里領導們還是比較心齊的。
去年績效指標考核,孫集鎮在全縣排名第一。領導班子拿到10萬元的考核獎,每人平均一萬多。大家都知道這獎勵是怎么來的。
劉慶華支持南陳村做大做強,僅僅利民廠就交了2000多萬的稅,加上元亨商貿、電機廠又有一千多萬,這些稅有近一半歸地方。
班子很快就達成了一致,其他成員對細節問題提了一些建議。
散會后,劉慶華就聯系了縣政府高官杜永志,跑到杜永志辦公室匯報了孫集鎮小城鎮改造提升計劃。
打造小城鎮也是縣政府今年的工作重點,杜永志表示全力支持,但是對修路這件事有點為難。
杜永志說:“1月份縣里大會開過了,建設盤子也上過會了,再拿出幾百萬修條路,怕是不好弄啊,你再想想法子?”
雖然是商量的語氣,但看著這意思,是拒絕了。
第二天一上班,劉慶華就把陳立東叫過去商量。
“這都沒法?您告訴縣里,就說咱們上高科技項目,請國外專家搞科研,建國際風情的小城鎮,把它當成外資項目來運作,縣里得支持吧。”陳立東沒用兩分鐘就拿出了注意。
“說得簡單,你說外資就外資?”劉慶華問道。
陳立東后世管過幾年招商引資,對這方面的套路知至甚深,問劉慶華:“縣里有外資招商計劃指標吧?”
劉慶華翻了翻年初全縣的工作報告,“有,300萬呢。”
“我給你把這項指標完成了。”
“是300萬美元,不是人民幣!”
“是美元啊,全縣300萬美元的招商任務,你一個人就給完成了,我夠意思吧”
“真有外資?”
“你忘了?我的煉鋼廠就是合資項目。”
“你的錢不是在毛熊那邊嗎?那邊不是用盧布嗎?”
“您老可得好好看看書了。外資、外資,就是外國投資,資金來自國外就行了。管它是盧布還是美金呢,美金只是計算指標的時候設定的標準,外資打到外匯管理局賬上,都變成人民幣。”陳立東翹著二郎腿,洋洋得意地說道。
劉慶華也放松了身體:“還給我上起課來了。你個小師范畢業,別跟我顯擺,我兒子馬上大學畢業了,到時候給你上上課。”
“讓志遠哥到我們那實習唄,給他個財務總監干干。算了,你是要培養他當官的,已經準備去財政口實習了吧”。
陳立東后世和劉慶華兒子劉志遠關系很好。劉志遠這時在燕京中央財經大學學財務管理,今年畢業,先分配到縣財政,后來去了市財政當副職,業務相當厲害。
“這些事兒你都聽說了?你小子是不是查對我?”劉慶華大臉一沉,非常唬人的樣子。
陳立東沒法說我從后世了解到的,就又撤了個謊,“你那天喝多了跟我爸說的。你快去縣里匯報吧,就說修路就有外資,不修路外國人就不來了。”
“要不,你跟我去?”
“我去干啥?我去了,人家讓我把研發中心落到縣城怎么辦,你這兒不就涼啦?”
劉慶華一聽,也是這個理啊。行吧,趁熱打鐵,再跑一趟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