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東回到國內時,已經進入了4月。
燕京乍暖還寒,風比較大,雖然還沒有霧霾,卻總有沙塵來襲。
三北防護林工程剛剛完成到二期,大范圍在黃土高坡固沙植樹要從1996年開始。
陳立東這次回來,先去拜訪了馬建國。
他在考慮如何完成支線任務3,這個任務要求是:完成某行業大型成套設備的研究設計,成套設備方案設計在本時空具有較高的技術先進性、可行性,在某一地域獲得同行業廣泛認可。
在馬建國的主導下,已經完成了《東華鋼鐵一期----電爐煉鋼及連鑄連軋設計方案》,煉鋼和連鑄連軋的成套設備功能、型號都已經編制完成,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工藝設計、環保設計各個分項也已經搞定。方案的文字部分就有幾十萬字,各類圖紙、圖片插入其中,最后形成了一本書。
翻看這這本書,陳立東思緒開始飄忽。
支線任務3的內容是三句話,有了這本書,前兩句的任務部分應該已經完成。
第三句是“在某一地域獲得同行業廣泛認可”。這可難壞了陳立東,怎么算獲得廣泛認可?
抬頭看向馬建國,“老師,這本設計方案能出版不?”
“出版它有啥用?”
“能發表不?”
“發表?設計方案發表出去?沒案例。倒是可以在《華夏冶金》、《鋼鐵》等雜志上提一提設計方案思路和特點。不過你想干啥?”
“我是想吧,咱們這個方案凝聚這么多領導和專家的智慧,參考了這么多國家的設計理念,采用了世界一流的設備工藝,應該大書特書一下啊。”
馬建國也是一愣,他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這個小陳,總能提出一些異于常人的建議,有的還有些道理。
就拿這個設計方案來說,自己可是下足了功夫,設計院內外、各領域的專家,參與進來的也有十幾個,有的親自執筆,有的提了建議。項目設計委托費已經給付,這些人也都有分潤。某位專家型的領導就看了一遍稿子,提了幾條建議,也有三五千咨詢費,自己可沒有小氣。
不過,要能名利雙收的話,還確實值得考慮。
怎么做到這一點呢?馬建國想到了一條思路,那就是評獎。
馬建國所在的北鋼設計院就評工程設計獎,每年都搞,可這是自己院里的事,評的獎出了門都不香。
大獎也有,國內大獎有“魯班獎”、“梁思成建筑獎”、“詹天佑獎”,這些獎項評選主辦單位是華夏建協,全稱為華夏建筑行業協會,屬于官方組織。手里這個項目有點沾邊,不過只是針對建筑施工部分。
馬建國忽然想起,冶建協剛剛下發了通知。“冶建協”全稱為華夏冶金建設協會,發的通知是《冶金行業優質工程評審辦法》。
《辦法》規定,冶金行業優質工程必須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列入國家或地方建設計劃并正式報建批準的項目,投資額超過1.5億元,建安工作量超過0.3億元的冶金工業工程。
馬建國把這份文件遞給陳立東,“你看看這
(本章未完,請翻頁)
個通知,我們可以參評冶金行業的優質工程。”
陳立東認真地看了看,然后搖了搖頭。
“老師,申報這個獎必須工程建設完畢、驗收合格、一次聯車成功的項目,這幾乎與方案設計沒關系。您再看,獎項申報也是有承建單位申報。簡單說,如果我這個工程發包給華冶,獎項就有華冶來申報,沒您設計院啥事兒。”
馬建國拿過通知一看,還確實如此。
陳立東再問“冶金行業沒有設計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