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下嗎?”走到教學車間跟前的時候,陳立東打斷了張洪振的介紹,提出進去參觀的要求。
張洪振遲疑了兩秒,說道:“行吧,這兩年我們開的操作課比較少,一些設備沒怎么動過。”
他一邊說,一邊從腰里摸出一把鑰匙,打開了車間的大門,門旁有配電箱,他伸手就打開了照明開關。
這座車間面積至少有5000平,里邊有些潮濕,但并沒有發霉的味道,倒是能聞到比較濃的機油味。
離門口較近的地方是一臺車床,陳立東跟著張洪振走過去,看到銘牌后知道這是一臺蘇熊時代的機床,陳立東摸了摸床子導軌,驚訝道:“這機床保養很不錯啊。”又低頭看了看絲杠,上邊也有著機油潤澤的痕跡,另外在床子底下還有車掉的金屬余料沒有打掃。
張洪振說道:“這床子,我們還在用。其他設備也都堅持保養。現在的技工班不好招生,倒是會計電算化、計算機應用、辦公自動化、酒店管理專業好一些,所以這邊才很少上課。”
“張校長是玩機械的老師傅吧?”陳立東/突然問道。
張洪振哈哈笑了:“我這校長還真是半路出家的。其實這所學校的過去是藍市柴油機廠,地震那年都給平了,那天晚上住宿的工人也沒了上百人。”
“82年的時候,我們新建了工廠,后來經營不善,廠子虧損辦不下去了。政府就讓我們把工廠改成了學校,車間工人多數轉到了藍鋼,我和一些喝過墨水的當了教員。我是60年華北電力學院畢業的,73年調到柴油機廠做總工,改辦學校后就任了校長,一直到現在。”
陳立東立刻升起了敬意,這老頭還是60年代的大學生,應該不簡單,于是說道:“張校長,失敬失敬,原來您還真是高手。實話說,我真沒聽說過咱們市有柴油機廠。”
張洪振摸索這一臺導軌磨床說道:“地震那年有幾個懂技術的沒了。廠子新建后,我們準備研制195柴油機,也試制出了樣機,但是沒能打開市場,主要是鑄件有瑕疵,我們改進了多少次,最終以失敗告終。”
“當時張校長負責設計?”陳立東問道。
張洪振感慨道:“嗯,我學動力工程和機械工程出身,畫了一輩子圖紙。”
陳立東接著問道:“學校老師都是搞技術出身嗎?”
張洪振想了想,說道:“真正搞技術的不多了,大概有30來位吧,當初辦學主要是給大廠子的工人上課,教操作技能,也都上了年紀。這幾年我們主要面向社會招生,學生招進來先上文化課,我們這些年招的老師,都是站講臺的。”
“我看了十幾臺機器了,都有使用的痕跡啊。”
“哈哈,陳總眼光不錯,不瞞你說,我們學校現在還在幫一些企業搞設計,有時候也加工一些東西,比如工裝和夾具。不知道溫區長有沒有說,我們學校工資欠了幾個月,我們也得過日子啊。”
陳立東回頭看向溫曉宇,溫曉宇臉色平靜,見他看過來,問道:“陳老板,怎么樣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