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他接到了鑄造一組軋機機架的任務。
軋機機架是軋鋼設備中的關鍵部件,軋輥、軋輥軸承以及軋輥調整裝置都要安裝在機架上。
機架在軋制過程中要承受巨大的機械力,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
任務重的這付機架,整體輪廓尺寸為7185mm×3600mm×1100mm,主壁厚500mm,鑄件毛重50噸。廠里已經給出了這組機架的化學成份表、力學性能表和探傷等級要求,這是任建富接到的最苛刻的一次鑄造任務。他已經完成了工藝參數計算、冒口設計和澆筑系統設計,正在優化工藝圖。
任建富有獨立的辦公室,廠里也配備了電腦,安裝了制圖軟件,還給他配備了打印設備。只可惜他用不好,只能用鉛筆、橡皮完成這張圖紙的繪制。
正當他抹著汗涂涂改改的時候,辦公室通知他到會議室開會。
這天下午,廠里宣布了一項任命:成立人事部,羅浩擔任人事部長,從辦公室抽調了幾個人到人事部。
興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個人事部長到任兩周后,就搞出了三件事:
第一,制定出/臺了《濱海縣利民機械修理廠人事管理制度》,以廠文件下發,印發到了每個班組。
這個制度,包括職工招聘錄用與培訓、職工的薪酬、職工考勤、勞動合同、獎勵與懲罰等內容,一共五章、83條,
文件一經出/臺,陳立東就收到了系統提示,支線任務1完成,用時42天。獎勵: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模板1套,可與工業助手系統進行匹配。
各車間員工拿到小冊子后,都在業余時間討論這里邊的內容。
“看來我得買只手表了,每月全勤獎100,這可真不少。”
“遲到、早退5分鐘就罰款1塊,是不是有點狠了。”
“我得天天早上起豬糞啊,搞不好就得遲到。”
“哎,孫百成,你前兩天提的建議叫啥來著?是不是符合記功的條件?”
被點名的孫百成說道:“我說的是用振動法消除應力,上學的時候好像在哪本雜志上看到過這種技術,我就提了提。”
“好像鑄造車間那邊在研究你說的方法,沒準你能拿獎。”
鑄造應力是鑄造技術發展的絆腳石。鑄件在凝固之后的冷卻過程中,不斷產生固態收縮,有些合金還會發生固態相變,造成膨脹或收縮,這些都使鑄件的體積和外形發生變化。
如果這種變化受到阻礙,便會在鑄件中產生應力,也就是鑄造應力。
冷卻后的鑄件若殘留有較大的內應力,會影響設備的精度和穩定性,必須進行消除內應力的處理。
在過去,往往采用自然消除法。顧名思義,就是將鑄件露天放置半年至一年多,使殘留應力松弛或大部分消除。
在本世紀初,一些工廠制作精密機床底座的鑄件,還有一些大炮的炮管,在鑄好后,會放置幾年、十幾年來消除應力。
但這種方法時間久,效率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已經逐漸被淘汰。
另一種方法是加熱法,工藝比較復雜,需要根據鑄件的結構、材料、尺寸大小加熱到不同的溫度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