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和陳立東打交道的人中,誰最凄慘?
第一當屬孔一麟。一個不注意被東華謀奪了賽洋的股份,且無處訴苦。
第二個,算是李昊,被誘導著搞SMT流水線設計,請人、出圖,花掉了手里的積蓄,輪到給另一位“東子”打工,拿到二百多塊工錢,堅持過了年。
李昊的樣子,嚇得李秋穎喊出了“神經病”,這句“神經病”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說李昊精神不正常,跟人交流有問題;另一個意思,是指神經病似的“流浪漢”,從這句話您就能想象李昊的狼狽樣。
第三個慘人是吳佳麗。
不過,她的慘跟陳立東沒有直接關系,坑她的是她弟弟,更準確地說是:股市。
老股民可能記得96、97年的大牛市,持續時間長達一年半。
這一年半可不是一直漲,中間有兩次暴烈洗盤。
12月初,吳佳麗和陳立東分開后,就去找總廠領導匯報,打聽自己承包的廠子是否能夠進行資產出售。
燕無這個時候還頂著“燕京市困難企業”和“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兩個帽子。
市里的意見是,對燕無進行整體改制,要求在原有資產基礎上,吸收其它社會法人股,組建有限責任公司。
但這個計劃流產了,由于歷史債務沉重,企業非經營性資產龐大,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總廠只能劃小核算單位,把車間、甚至科室改成分廠、分公司,推向市場。
總廠與分廠、分公司簽訂經營承包協議書,各分廠、分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到了96年的年底,總廠領導下定決心,準備采取新的辦法改制。
什么辦法?他們搞出了厚厚的上百頁的改制方案。
但是,把方案中那些高大上的話去掉后,內行人一聽就明白。
燕無總廠就是想分家另過:
爹娘帶著身強力壯的一波兒子,占了最好的宅子和生產工具。
老弱病殘的全部甩出去,自生自滅,美其名曰“增強職工的經營意識。”
總廠一班人,懂經營、會管理,將是主持新公司的主力。要把優良資產拿走,剩下雞頭魚刺、看不上眼的留給老弱病殘。
美其名曰:“把優良資產剝離出來,吸引其他法人投資,組建新的集團公司。”
新組建的公司不再保留燕無的名字,而是叫燕京伊泰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為了獲得市里批準,總廠領導說,這是“壯士斷腕,新公司將嚴格按照《公司法》規定,進行企業組織和人事制度改革”。
新公司的高、中層管理人員將實行“公開招聘”的方式,包括總經理都要“通過答辯、考察等程序擇優上崗,落聘的管理人員自動免職”。
對廠里的員工也是“擇優上崗”,總廠領導準備號召全體員工繼續發揚“團結奮斗、自力更生”的建廠精神,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服從分配。
那些年齡偏大、技術單一、文化略低的老職工怎么辦?
總廠領導慷慨地說:新公司將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還會發動關聯單位、利用各種關系尋找加工任務,利用剩余資產和原有的儀器、設備,承攬“吃鐵末”(機加工)、外加工(組裝)的業務。
而吳佳麗的元件廠,就在“外加工”之列。
廠領導正準備找吳佳麗做工作,讓她帶個頭,領著一波人先分家另過,吳佳麗自己就撞了過來。
給吳佳麗談話的是總廠工會主席周芳華,周芳華比吳佳麗大兩歲。
老大姐先回憶了姐倆當年一起加班加點、廢寢忘食搞技術攻關的事情。
那年廠里開發一款6410型收音機,是兩波段三級便攜機
(本章未完,請翻頁)
,采用6只鍺三級管,是648型機的改進型。
后來,這種型號的收音機經國家質量評定委員會批準,榮獲國家質量銀質獎,這是當時國家電子產品的最高獎,這為牡丹牌收音機帶來了極大的榮譽。
周芳華說:“那會兒咱們可把倆孩子扔個苦啊。我記得是79年3月底定的型吧,我們加班到半夜,我家老大帶著你家那個小不點竟然找到廠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