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些天張學東不只是抱著VisualC++工具書猛啃,李昊攻關電路設計的時候,張學東在忙著跟羅浩招兵買馬。
羅浩作為集團行政副總,從藍市跑到燕京,主要任務就是給東華科技的燕京公司招人。
他還沒到,陳立東已經開干,并且招攬了張學東、李昊和吳佳麗。
之前筆者提到過,燕京科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賣賣賣,所以原有員工的技能屬性是“銷售”。
要想公司在半導體和IT行業有新的作為,僅靠這幾個人遠遠不夠,陳立
(本章未完,請翻頁)
東的目標是把興海大廈這一層裝滿,
最少再招50人,一部分搞軟件,一部分搞硬件。
這些人應該具備的技能是“寫寫寫”,就是程序員;或者“算算算”,就是搞電子線路設計。
張學東上大學就玩編程,在鐘冠村一帶混了幾年,圈子里的編程高手他知道一些。
這些天羅浩和他一起行動,還真招來一批能人。
甚至有兩位,陳立東記憶里有些印象。
倆人都姓武,一個大武一個小武。
大武叫武建軍,魯省人,1947年出生,今年已經50歲,屬于叔叔輩。
這位算是華夏IT界第一代程序員,后世封神的人物,江湖美譽:IT界四君子,之一。
1990年武建軍就與4個小伙伴共同集資,開了電腦公司,到1993年的時候他的公司在全國設立了20多個辦事處,麾下員工200多人。
他最牛逼的不是做生意,而是搞編程,開發的漢化操作系統曾風靡一時。
1994年的時候,武建軍開始做電腦,以他名字做品牌的計算機口碑還不錯。
但之后因為決策失誤、加上經營理念不合,5個小伙伴出現了分歧。
去年武建軍讓出了董事長位置,離開了公司,隨后董事會解散,公司留給其他兩位小伙伴打理。
張學東對他的情況有所耳聞,就建議羅浩把他挖過來。
羅浩曾在連享管人事,對武建軍有印象,聽說武建軍已經成為自由人,趕緊找人聯系,三說兩說,還真把這位大牛給牽回來。
另一位叫武文濤,1973年生人,高中畢業就開始自學程序設計,之后飄到鐘冠村,是當時第一批共享軟件作者,跟張學東算是一個圈子的人。
聽說東華科技招人,主動跟張學東打聽,就被張學東給拉了過來。
有這兩位的加入,編寫優盤的驅動程序,就成了小菜一碟。
甚至之后幾位程序員在陳立東的提示下,還做了一件創舉,那就是把優盤做成系統啟動盤。
3月下旬的時候,東華優盤已經具備了相應功能,達到了推向市場的條件。
于是,王嘉琪再次過來,安排申報專利有關事宜,同時向國家商標局申請優盤、U盤商標注冊。
優盤發明人寫了五個:陳立東、李昊、張學東和大小武。
弗吉爾那邊已經從AMD采購了一批閃存芯片,16M和32M兩種,每片價格分別是18.5美元和32.5美元,這個價格比兩年前便宜了好多。
同時采購的還有USB主控芯片,每片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