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劉成,華威公司駐莫斯科代表處代表。
去年4月,毛熊國總統訪問華夏,兩國達成多項經貿合作意向,5月份毛熊國就舉辦了《第八屆莫斯科國際通信展》,劉成陪著華威老總參加了展會,接下來,劉成就成了華威駐毛熊國的代表處代表。
然而,時間過了快一年了,劉成沒有拿到一份訂單,沒有談成一起生意。
畢竟華威進入毛熊時,當地的通信市場已經趨于穩定,阿卡特、塞蒙斯等國際巨頭已經將毛熊通信市場瓜分完畢。
華威對毛熊來說,它的知名度、占有率都為零,在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
今年春節回國時,國內同事問劉成毛子那邊有多冷。
劉成想了想說:“天氣倒是不冷,可市場太冷了,冷得我失去了嗅覺,到處找不到機會。”
為了尋找機會,讓客戶了解華威,劉成帶著銷售人員做好標書,挨個兒寄給客戶,然后守著電話,等待回應。
可是很少有公司來電詢問,劉成告訴老總,我們在那里,唯一的意義就是告訴毛子“我們還在”,唯一可做的就是等待,華威代表處從當初預想的“北極狼”變成了冬眠的北極熊。
可是過完年,劉成剛返回工作崗位,老總又催著他去遠東。
讓劉成沒想到的是,從莫斯科到海參崴,坐列車竟然需要一周多的時間。
老總跟他說,在海參崴那里,有一家華夏公司站住了腳,西方不亮東方亮,興許通過那家公司能夠找到突破口。
劉成出了車站,迎面一股冷風吹來,他緊了緊身上的風衣,對面就是大海,劉成不由自主地向海邊走去。
海面上一片輕波蕩漾,一只只海鷗掠過海面,落在沙灘,海堤盡頭,軍艦在霧靄里時隱時現,失去了應有的威嚴。
老總說的這家公司叫做“東華”,具體業務不清楚。劉成這次沒報多大的希望。
因為在這時的毛熊國對華夏產品比較抵制,認為都是些假冒偽劣的東西,甚至莫斯科有的門店掛出“本店不出售華夏貨”的牌子。
他不知道去哪尋找“東華”這個名字的企業,于是從海灘返回到路邊叫住了一輛出租。
坐進去后,劉成跟司機說:“帶我去找一家華夏企業,他的名字叫做‘東華’。”
沒想到司機用漢語問道:“東華?”
“噢...是的。”
“那你下車吧?”
“怎么了?”
司機沒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有回答劉成的問題,而是指了指路的另一側。
劉成隔著車窗看去,不遠處有一座五六層的建筑,樓頂掛著牌子,是漢語的“東華商貿”。
這一刻,劉成甚至有了“驀然回首,她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
因為,他從車站出來的時候,應該路過了那里,“東華商貿”的霓虹就曾閃爍在他的頭頂。
劉成不好意思地說了聲“謝謝”,司機沒有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