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栽樹的環節只安排了一刻鐘,但是栽完樹,新人們還要洗手、整理服裝,所以延誤了十幾分鐘。
接下來去學校,進行第二個環節的活動:“結同心緣”。
這個環節的內容就是新婚夫妻與貧困小學生結成對子,今后每年捐出500元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一直到高中,當然后續想贊助這名學生上大學也沒毛病。
這些小學生是從鎮里各個小學推薦上來的,60多對新婚夫婦先抽了順序號,然后按順序號選擇幫扶的學生,刷下去的學生會有東華集團其他人來幫扶。
貧困生檔案做得比較細致,孩子的照片,基本情
(本章未完,請翻頁)
況,家庭情況都很詳細。
陳立東兩口子的幫扶對象叫劉愛英,是四年級的小女孩,她的父親母親都患有小兒麻痹癥。
陳立東其實認識劉愛英的父母,劉愛英的父親劉振軍跟著孫婕的父親學過家電修理。
后世劉愛英高中畢業后開了一所電動車行,這孩子有孝心,對自己的父母照顧得很好。
....................
60多對新人栽完樹后,騎上自行車,新郎蹬車,新娘坐在后座,一路嘻嘻哈哈奔向學校。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大家把自行車停在指定位置,然后去操場上集合。
眾人面向太陽的方向,站成一個弧形,在對面,帶著紅領巾、手捧鮮花的孩子們已經站成方隊。
最前排是一對學生,在鎮婦聯主席的示意下開始朗誦賀詞《敬你們》。
當他們念到“你們是全鎮廣大青年的先進代表”時,孫婕伸手掐住了陳立東的肋板,嘀咕道“臉皮真厚”。
最后孩子們用童聲齊誦:“祝愿你們:胸懷大志、奮發圖強,尊老愛幼、孝敬父母,互敬互愛、勤儉持家,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這幾句,用粉嫩粉嫩的聲音齊聲朗誦出來,書友們喜歡嗎?
接下來是重點,婦聯主席開始宣讀結對子名單,然后被喊到名字的小學生跑到那對新人對面,獻上鮮花,接過紅包,再轉身站到新人身前。
結完對子,還要拍照合影。
這個活動搞完后,由汪佳茵接過了話筒:“各位,下面請允許我占用大家一點時間。”
等大家開始注意她后,接著說道:“各位新人,在今天這個大好日子里,我們東華集團決定以本次集體婚禮籌辦委員會的名義,代表各位新人,向東華實驗小學捐贈一批電腦,也是對我們占用學校資源,表達的一個心意。
這批電腦是東華自己的品牌,選用了當今最佳性能的配件,不成敬意。”
接下來的節目,就是參觀學校的微機房。
微機房在多功能教學樓的一層,總計200平的空間,擺了兩排100多臺電腦,電腦全部都是東華牌,其中一部分電腦顯示器上明晃晃貼著銘牌:
xxx先生、xxx女士捐贈。
其實,參加集體婚禮的這60多對新人,有多一半屬于東華集團。
作為東華員工,集團這么操作,大家有濃濃的自豪感。
其他新人有鎮機關的、學校的,也有某個村隊的種植戶、養殖戶,對這種未經同意就“被代表”的行徑,反對嗎?no!再多也愿意!
只是某記者在心里鄙夷:呸,作秀。不過也不得不佩服東華的大手筆。
集體婚禮的第三個環節是:“走愛心路”。
哪兒是愛心路?就是從學校出來,到鎮政府邊上的群眾文體活動中心,這條路今天就叫“愛心路”。
鎮里新建的文體活動中心,二層是一個大禮堂,能放電影,也能搞演出。
外邊是個廣場,可以搞露天集會,也可以組織商業展會,將來可以讓王桂清之流跳跳廣場舞。
今天被作為集體婚禮的主會場。
從學校到會場大概3公里,正常騎行用時需要15分鐘,但是帶個人就不好說了,因為這些新人體質、體重不一樣。
路是去年修好的柏油路,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今天在路口增加了指揮交通的人員。
集體婚禮的主要環節,各位新人都了解過,有心的新娘給愛人準備了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