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涼夜寂寂,半輪孤月朦朧。
李長源當先躍起、身如鵬鳥振翅,飄飄然滑入坊墻內。單看身法、雖不比柳曉暮迅如鬼魅,卻有七分相似!
楊朝夕帶著疑問、緊隨其后,也進了敦化坊。二人一路疾行,很快來到一座道觀前,兩團黑乎乎的石雕麒麟,依舊安分守己地呆在那兒,凝視著萬古不變的長夜。
李長源款步上前,輕叩門環,“當!當當!”過得片刻,觀門徐徐打開,開門之人,竟是暝靈子卓松燾!
“長源真人,我家觀主已經休息。他料您今夜會過來,特命弟子恭候……咦?沖靈子!”卓松燾先是按部就班、向李長源說了情況。然而眼神卻無意中瞟見了楊朝夕,不禁失聲驚呼。
楊朝夕略有些尷尬,只好俯首抱拳道:“卓師兄,今日在外偶遇師父,特跟隨來此一敘。叨擾你們了。”言語間透出的疏離和客氣,便是李長源、都忍不住回頭看了他一眼。
卓松燾無言,默默將兩人迎進觀中,將門栓好,便回房去了。
楊朝夕跟著李長源,也走進一間客房,很快掌起燈燭。燭火搖曳幾下,便在漆黑中撐起一方光明天地。
然后,他熟練地尋來烹茶之器,學著在乞兒幫時、向龍在田學會的烹茶手法,為師父烹了茶湯奉上。
忙完這些,才在師父右邊的腰凳上坐下,開口道:“師父,記得幼時,您與我講過些關于‘如水劍’的事情。當時懵懂不解,如今想來,師父怕是知道些密辛吧?”
李長源捧著茶盞的手、微微一頓,未料想自己這弟子,竟也問起了“如水劍”之事。
近來洛陽城中暗流洶涌、無一不是因這“如水劍”而起,夕兒既然發問,說明他也已卷入其中。身為“始作俑者”之一的李長源,此刻終于生出一絲失控的明悟。只不過事已至此,后悔無益,唯有盡力而為、消弭因果,才是上上之策。
斟酌許久,李長源才嘆了口氣:“夕兒,‘如水劍’之事,為師不但知道其中密辛,早先許多謀劃、也是為師與公孫道兄聯手而為……”
說話間,李長源便將當年之事,細細與楊朝夕道來:
十八年前,薊州之亂爆發,公孫玄同找到李長源、共商破賊之計。二人利用“如水劍”傳聞、穿鑿附會出一篇典故,并暗暗聯絡洛陽城中詐降的道士,將這些傳聞吹到了賊首安祿山耳中。時間久了、果然三人成虎,從安祿山到叛軍主將,皆對此深信不疑。爾后,二人又偽制出“如水劍碑”,借叛軍盜掘邙山古墓之機、將如水劍碑“送”到了安祿山帳下。
自此之后,“如水劍”風聞仿佛被坐實了一般,種種離奇傳說不脛而走。直到安祿山被安慶緒所戮,那偽制的“如水劍碑”不翼而飛,此事便成了謎團。直到薊州之亂平息,江湖綠林間、才漸漸記起這樁傳聞。并在有心之人推波助瀾下,愈演愈烈。仿佛山火一般,一旦燃起,便徹底失控。成為連李長源和公孫玄同都追悔莫及的一樁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