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過去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葉冰寒打魚的技術已經練的很熟練了,每天都和爺爺羅天順出海。
原來是兩天一出海,自葉冰寒來了之后,每天下午出海回來,就和羅天順一起直接到七八里路的清平縣去賣魚。
雖然有時到家都天黑了,可效益卻非常的好,一是魚不用隔夜,比較新鮮,再就是葉冰寒提議直接和幾家酒樓訂了送貨的服務,不用去集市,少交了賦稅不說,價格賣的也稍高一些。
最重要的是躲開了董家那個紈绔公子董九松的尋釁滋事。
開始幾天,羅天順有些擔心,怕被官府的人抓到,時間長了也就漸漸放下了心。
通常去集市買的魚都是隔夜的,不新鮮不說,還得安排人去買,對酒樓來說也是很麻煩,現在由漁民親自送來,即省了他們的事,又能吃到新鮮的魚,何樂而不為呢。
三家酒樓紛紛表示給葉冰寒爺倆保密,所以一個月了沒出什么事。
這一個月出海打魚,羅天順仿佛就是個多余的人,劃船、打魚、背魚回家都讓葉冰寒一人包了。
而且現在葉冰寒打魚的水平比羅天順還要高,原因無他,葉冰寒雖然功力全失,但他的破妄輪回眸沒有失去功效。
偶然中葉冰寒發現自己還有這個能力,能看清楚魚兒之后逃走或聚集的軌跡,所以葉冰寒打魚的數量也就多了起來。
效益好了,生活的壓力就小了很多,不僅米面、蔬菜等不用節省著吃了,而且還攢下幾兩碎銀。
無論是爺爺羅天順還是臥病在炕上的羅秉成,加上劉氏和香兒都很開心,總算能經常聽到小院里傳出久違的笑聲。
一個月下來,葉冰寒的記憶沒有絲毫恢復的跡象,每天出海風吹日曬的,人雖變的黑了些,但顯得比原來壯實了。
今天難得的因為天氣的關系沒有出海,一家五口人坐在西屋商量著再攢下點銀子,到鎮子上的醫館找個郎中,替羅秉成治腿,才四十歲出頭,就躺在了炕上,還真不是個事。
葉冰寒先把心里的想法和家人說了,決定明天開始換一下方向打魚,老在一個地方打魚,魚總會越來少,只有魚多才能多攢下銀子。
商量完,葉冰寒和爺爺羅天順及香兒出了西屋,香兒對葉冰寒說道:
“海生哥,讓爺爺在家收拾一下魚網,我們兩個去那邊的小山上撿點干柴火吧,家里的柴火不多了。”
葉冰寒聽后說道:“行,那就去拾點柴吧。”
羅家灣村后村就是牛頭山,離羅家灣有四五里路,山很大,羅家灣一百多戶人家的燒柴基本上都是來牛頭山上解決。
兩人在出村的時候遇到了幾個熟人,羅家灣的不少人知道羅老爺子和孫女在海上救了這個羅海生。
這羅海生干什么像什么,打魚、賣魚等無論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
對羅秉成家來說可真是撿來了個寶貝,香兒的母親劉氏逢人就夸她們家海生懂事孝順,所以村里不少人都知道葉冰寒。
兩人到了牛頭山,葉冰寒看了下這牛頭山的外圍除了大樹,哪還有可以當柴燒的干枝和小樹了,都被人撿走了。
“香兒,這外圍沒什么燒柴了,我們往里走走吧。”
香兒抬頭看了下牛頭山說道:“海生哥,少往里點還行,不能走太遠了,牛頭山上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少野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