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沒有說明書,更沒有小說中“賤賤”的系統提示音,李歸塵也嘗試過像小說中的主角那樣,和金手指交流,然而并沒有什么軟用。
跟那些主角不同,李歸塵并沒有因此而興奮不已,準備憑借金手指一飛沖天,縱橫都市,裝逼打臉,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他的第一個想法是,自己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連續跑了幾家醫院,讓自己的身體和各種精密的儀器全部親密接觸了一番后,除了查出了一些腎虛之外,他的身體簡直比生產隊的牛都強壯,根本查不出什么原因來。
科學不行,那就玄學。
說到“修為”,李歸塵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道家的修真體系。
于是李歸塵找來一大堆道家古籍,捧著文言文詞解,一本一本的啃了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直到他看完了一整本《道德經注釋》之后,自己腦子里的金手指終于有了變化:
“修為:1%。”
要說他完全明白了《道德經》,那是萬萬不可能的,道家典籍就是這樣,總愛搞一些生澀難懂的詞,仿佛生怕看的人看明白了一般。
什么“道炁”,“六爻”...鬼知道什么意思。
這兩字他都不認識好嗎。
而且同一個意思,在不同的道典里用的詞完全不同。
道家就是這樣,典籍讀的越多,越讓人摸不著頭腦。
道家體系有多龐大?
且不說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就現存在世的,就有幾十個流派,數百個分支。
比如按學理分類的:丹藥,符篆,中醫,占卜...
比如按地區分類的:青城,茅山,龍虎,武當...
還有按照人物的,按照門派的,等等等等...
總之道家體系繁雜,各種典籍也數不勝數,每個體系又有自己的專業術語,想要徹底讀懂道經?
難于上青天!
一不做二不休,為了研究自己腦子里的那個對話框到底是個什么鬼東西,李歸塵索性直接跑到了武當山,找了一個道觀當起了道士。
而這一當,就是整整五年。
這五年,他專門攻讀各種道家典籍,要說一點領悟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然而領悟越多,不懂的就越多。
出家之前,他原本以為自己讀了那么多的道家典籍,已經算是一只腳踏入道門了,可現在他卻不得不承認,自己離道門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不過,好在這五年他也不是一無所獲。
腦子里的修為從“1%”一路漲到了“99%”,最后干脆,直接突破了,變成“修為:凝氣境1%”,與此同時,在修為之后,又多了一項:
“道法:通幽”。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李歸塵發現,這所謂的“通幽”其實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可以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它們有的像氣,有的像光,有明有暗,有大有小,時時刻刻都在湮滅,又時時刻刻都在補充。
道經中記載,這些是人或動物死后,留下來的情感、意識、思維、記憶...之類的東西吧。
對于這類東西,道家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夷”。
《道德經》有言:“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其實現實中很多人都會有意無意的吸收掉這些“夷”,從而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甚至會形成莫名其妙的“既視感”。
人死前的情緒越高,死后留下的“夷”便越大,湮滅所需要的時間便越長。
有些特別大的,會不斷的吞噬周圍的“夷”,逐漸壯大自己,形成實體甚至是自我意識...
也就是人們口中俗稱的“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