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
朗朗的讀書聲就在這午夜歡愉之聲的背后,要不是董杭恰好路過這里,他根本就不知道在農家之中,還有小孩在努力的上進。
嗯,這聲音一聽就是小孩……
只是這年代吧,寒門學子入仕,難上加難!
可是,董杭希望看到努力上進的樣子,就像能看到這天下,哪怕支離破碎,也相信總會有那么一天會安定下來。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這小孩,挺上進的!”董杭腳步停留在這里笑了一聲說道。
“的確不錯!”王艮往那有些殘破的窗戶上一望,這里已經是屬于深巷。
也只有他和王艮、周慶出來了,是說崔琰已準備前往長安的事,袁紹就是耳根子軟,什么謠言都能聽的進去。
“好了,子書、周慶,你們先回去吧!”
“是,公子!”二人一拜,直接退去,宋憲領著親衛軍還在董杭的后面呢,安全上自然是不成問題的。
董杭并沒有往前走,似乎于歡慶比起來,這孩童的聲音象征著希望!
“公子,你連續幾天都沒有休息,還是回去休息吧!”宋憲提醒道。
“宋將軍,不急,你們就在這里!”董杭說了一句以后,踏上了那個有些殘破的臺階!
從窗上的破洞去看,這小孩也就是五六歲左右。
屋中連案桌都沒有,這小孩就坐在地上,油燈都是極昏暗的那一種,還一種怪味從窗上的破洞散出。
這是油質不純的緣故,不過那小孩依舊在讀著。
董杭輕推了門,走了進去。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小孩的聲音隨著董杭的進來而停頓。
“你是誰呀!”
“我就是個路過的,這聽到你的讀書聲,進來看看,你讀的是什么書?”董杭慢慢的走近,也如這小孩一樣席地而坐。
“嗯,我讀的是孫子兵法十三篇!”
“你爹娘呢?”董杭從小孩的手中拿過了竹簡,看了一眼,竹簡上的字跡都有些看不清楚。
“我爹早去世了,我娘到外面歡慶去了。”
“那你怎么不去,你聽外面有如你這么大的小伙伴,他們的歡笑之聲。”董杭笑道。
“這歡慶只是一時的,而我想看到的,是永遠的歡慶。”小孩的目光中是一種純真。
董杭贊許的點了點頭,看向手中的竹簡一合說道:“你能背嗎?”
“能!”
“那你還看!”
“因為你看的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就像我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而看山又是山!”小孩說道。
“不錯,孺子可教,這當初啊,我也是一邊打仗一邊學兵法,兵之道、在于陰陽、虛實、奇正、兵者,詭道也!
但是若不上戰場,一切都只是紙上談兵!”董杭把竹簡遞還給了小孩。
“我娘說我還小,等我長大了,我就去參軍,平定天下。”
“你的志氣倒是不小,你叫什么名子啊!”
“我叫李意!”
董杭點了點頭,接著問道:“你除了兵法,還看什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