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娟子說話的時候,信心滿滿,但是她后來瞧見村里婦人主動接近孫三花說話,孫三花竟然懂得回話的時候,也是相當的吃驚。
在她的印象里面,孫三花就是十個棒子打不出一響來的人。
她是遵從她娘親的提議,才會好心的總是尋孫三花說話,常常是她說十句話,孫三花“嗯嗯”兩個字回話。
她現在變化這么大,別人和她說話,她會主動回話外,還會關心別人兒女的事情。果然兒子爭氣了,這當娘的心氣都不一樣了。
孫三花原本聽童娟子的話,一直以為村里的人都不喜歡她,都覺得她很是無趣,一個個不愿意搭理她。
現在這些人主動和她說話,她也愿意和別人說話,才互相發現各有各的誤會,原來村里的人,認為孫三花不喜歡與人結交,只愿意和童娟子一人說話。
孫三花聽她們的話,也表明了自個態度,她其實空閑的時候,也不介意多結交一些人,只是她們不太理會她,她又不是一個主動攀交的人。
戚熒姐妹從城里回來,她們很快發現孫三花身上的變化,她比從前快活了許多,她還會和女兒們說一說村里人家的趣事。
戚熒姐妹樂見孫三花的這種變化,而且聽孫三花的話,她很惋惜錯過了這么多年的時光,大家同一個村子里住了這么多年,她竟然沒有注意到有這么多能夠交好的人。
戚熒姐妹對村里的人,都不太了解,她們小的時候,會在村里面四處走一走,等到她們會做事后,她們和村里同年紀的人相處少,畢竟自家有這么多的姐妹,她們不缺玩伴。
過后,戚熒和戚善向戚鶯姐妹打聽情況,她們笑著說:“她們和四嬸來往后,也來過我們家,我們娘親說,四嬸這一次交到好朋友了。”
戚熒和戚善真正的放心,錢氏和程氏和村里人交往多,她們認同的人,那應該是不錯的人,至少不會再有人故意來挑拔她們母女感情。
孫三花現在和娘家人不來往了,她有朋友可以在一處說話,總比她閑時只會悶坐在大廚房火爐邊來得好。
周氏也覺得現在孫三花比從前好太多了,她不再是一張苦瓜臉,還懂得笨拙開口關心周氏這個婆婆,當然從前孫三花一樣的孝順公婆,但是她總讓人感覺不到她的孝順。
周氏和戚培基說:“良哥兒兄弟瞧著會有出息了,老四家的也變得聰明一些,不再象從前那樣,仿佛腦袋給曾老大家的擰在手上了,那婦人要她往那邊走,她就沒有腦子的全聽了。
現在村里婦人和她交好,她也懂得回應了。我坐在屋檐下,她給爐子里添柴后,也會關心的開口問我,要不要端一杯熱水過來。”
周氏滿意孫三花的變化,孫三花做兒媳婦可以這樣的沉悶不語,她有一天當婆婆,總不能事事聽從兒媳婦的意見,她要有主見,兒媳婦自然不敢小瞧她這個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