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的時候,元達笙的書信送到了,元希珍滿臉激動神情念了書信,有的字,還是要問戚善意思,但是比先前讀信要好太多了,至少結巴得少了。
元仕進夫妻決定讓元希珍回信,給戚善擋了回去,當著元希珍的面,笑著:“爹,娘,珍兒現在的字還要多寫一寫,回信讓大侄子寫吧。”
戚善私下里和林氏解釋:“娘,一個人的字,就是一個人的臉面。珍兒現在的年紀,大戶人家女子已經可以把字寫得整齊了,我們這樣的人家,象珍兒這般聰明的也不多。
我明白娘的用意,但是也不能急在這一時,讓大侄子來回信,他有什么事想請教,正好可以寫在書信里面。”
林氏聽戚善的解釋后,感嘆道:“善善,我們沒有你想得長遠,你說得對,萬一這信讓旁人瞧了后,對珍兒的名聲是不太好。”
戚善笑而不語,她懷孕后,漸漸明白當爹娘的心思,在小兒子的日子過得順暢后,元仕進夫妻的心里面,終究是放不下兩個大的兒子。
元達笙走的時候,也說明了,有書信過來報平安,他不會單獨給戚善寫信了,他會爭取趕在戚善生產前回家。
在許多的時候,戚善是愿意去相信元達笙的話,而且上一次錢氏一行人過來,文氏也說了,等到她快要生產的時候,她要是有事過不來,也會讓二伯母過來住幾天。
戚家人是不放心孫三花這個當娘的人,她太習慣照顧別人家的喜好,通常是不會照顧自家兒女的想法。
因為戚善以后生產的事情,元家已經準備好一間客房,也給元達笙收拾出一間睡房出來。
元希珍悄悄和戚善說了,這些安排都是老村長妻子提議的,原本她祖母還沒有想到這些事情,覺得還不用著急,但是老村長妻子卻說,還是提前布置起來,讓戚家人看到他們家的誠意。
戚善在這一刻感受到有一個好娘家的好處,至少在夫家不會顯得孤立無援,在許多的時候,夫家人做決定的時候,也會顧慮兒媳婦娘家人。
柳氏和駱氏知道消息后,她們羨慕不已,她們當年生孩子的時候,以為家里面已經仔細照顧了她們,結果和戚善現在對比,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柳氏和戚善說:“三弟妹,你現在明白了吧?我為什么想要兒子娶城里女子為妻?為什么想要珍兒嫁進城里人家了?”
戚善照舊搖頭,元家現在的情形,親事還需要妥當安排。
柳氏打聽戚家人親事的安排,聽說戚善大伯家的兩位堂姐嫁得都是村里人,她的心情不美了,問:“她們年紀比你哥哥們都大好多歲嗎?”
“五姐和九姐都比六哥年紀小。這些年,我瞧著姐姐們的日子過得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