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元達笙帶著元同澤還有村長的長子一道出門了,中午的時候,他們沒有回來,晚上的時候,也同樣的沒有回來。
晚上的時候,村長妻子見到長子沒有歸家,定下心情,去村口走了好幾趟后,讓村長安排小兒子扯著她歸了家。
村長瞧著妻子面上的擔憂神情,問:“你想不想他以后有出息一些?”
村長妻子點頭,還是擔憂道:“他爹,我自然盼著他有出息一些,可是他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又是一個老實的孩子,我擔心他會招了喜兒爹心煩。”
“呸,你聽吃飽撐著沒事干婦人瞎叨叨什么?她們這是妒忌,笙哥兒相中我們家老大的實心眼,沒有相中他們家心眼多的兒子,她們的心里面不舒服。
老大跟在笙哥兒身邊跑這么一趟,是多好的事情。我這也是老了,我要是和老大一樣的歲數,我搶著都要跟笙哥兒走這一趟的。他這一趟還能跟著見到知縣大人,還能見到官學的山長。
我們平日里,遠遠的瞧上他們一面,都是了不得的緣份。我爹和他們同桌用餐,過后都和我說,聽他們說話,仿佛前面幾十年白活了一樣。他要早聽他們的一番話,我們村里的發展還會好的。”
村長想著自個爹的運氣,也真讓人沒有話說了。他神來一筆給元達笙牽了一門好的親事,他們家和元仕進家的關系更進一步。
村長的心里面也明白著,元達笙愿意多帶一個人出門,當中也有對他爹的感恩。
老村長私下里和長子說:“當年我做好事的時候,我是存了私心,可是也是仔細的打聽過情況。萬幸笙哥兒是打心眼里面相中了戚家女子,成親后,夫妻日子過得美滿。
你以后要給村里人牽姻緣線的時候,一定要把兩邊人的心性瞧得仔細。否則,就不要動這種心思了,姻緣這樣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媒人來打理的。”
村長明白他爹話里的意思,笑著說:“爹,我沒有你老的眼光好,我就不做這樣的事情。”
第三天的大早上,村里大多數人知道元達笙三人進了城,晚上沒有回來的事情,便有閑人上門打聽消息,戚善出面笑著應付了:“喜兒爹出門前和家里人說了,天色太晚了,他們歇在城里面。”
村里的閑人敢在林氏面前說笑,卻面對戚善的笑臉,心里面暗自有幾分怯意,她們認為是元達笙的原故,她們在院子門口又隨意說了一句話后,尋了一個借口走人。
林氏在她們走了后,回到院子里舒一口氣,說:“村里有任何的事情,都瞞不過她們的眼,也不知道她們那兒來的時間,這么關注一個村里人家的動靜。”
戚善聽林氏的話,眉眼微微的動了動,戚其良從前和妹妹們說過,永遠不要小瞧任何人,能夠客氣交往的人,絕對不要冷臉對待別人。
柳氏也有些擔心過來了,她和林氏說:“過幾日,澤兒就成親了,家里面的事情多,我和他爹這心里面都亂著。昨天晚上我們兩人商量著,還是要小弟在家里面主事,能夠幫我們穩一穩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