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善只覺得他說了什么心里話,很認真的瞧著他:“你以前覺得心里面空得慌?”
元達笙想了想,點頭說:“那一年家里分了家,叔叔們分了出去,然后他們和我們家的感情跟著淡了下來。后來我們自家又分了一次家,我不讀書的時候,只覺得心里面空虛得慌。
我只有一心一意的讀書,直到我和你定下親事,我覺得心里面才沒有那么的慌。我們成了親后,心里面住了人,只要想到假期能夠回到家,都沒有什么閑的心思了。
我現在明白了,那是一種少年人的迷茫,那個時候,我家恰巧遇到那些事情。
有好幾年的時間,我都不太愿意去理會兩位兄長,哪怕我心里面明白,他們的選擇沒有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們為人夫為人父,總要先顧一顧自個的小家,才能夠想到旁的人。”
戚善用力的想了想后,對元達笙說:“我體會不到你年少時候的心情。我們族里的一些人,總認為我爹娘待我們兄弟姐妹不太好,可是我們不是這般的想法。
我爹我娘是非常普通的一對爹娘,他們知道兄嫂會幫著他們教導照顧孩子后,便放心去做自個的事情,我們其實享受這樣放任長大的生活。
其實這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位特別好的哥哥,他一路成長一路提攜著我們跟著他往前走。
如果不是他要我們讀書認字,我們長大后,有好的親事,落到我們的頭上,我家的長輩也不會為我們接了下來。”
戚家原本家風就相當不錯,戚其良把弟妹們教導得非常不錯,而且他有出息后,戚家人能安穩的過日子,村里的年青人,因為他在外為官,也敢往外面發展了。
元達笙明白戚善話里面的意思,他現在解釋說,當年其實不知道戚善會讀書認字的事情,話說出來,便顯得有些太假了。
當日,老村長提了戚家有適齡未婚女子的事,他聽說戚其良的妹妹未曾定親,當時就心動了,后來才會主動去和戚其良打聽消息,鼓足勇氣提及了親事。
戚其良后來和他說,他那個時候已經在考慮戚善的親事,如果元達笙不主動來說話,他大約是不會考慮到元達笙這個人,因為他覺得元達笙聰慧有前途,身邊需要更加能夠幫助他的妻族。
戚善在他的心里面,自然是難得的好女子,但是戚善不喜計較的性子,也不太適合力爭上游的人。
在有些方面,戚其良和元達笙是同一類人,他們都需要依靠自個的力量往前行,而且也都不喜歡投機取巧的方式,但是遇到合適的機會,也是能夠伸手去把握的人。
一門好的親事,對他們這樣的人,等同多了一份幫助,但是如果沒有這樣好的親事,那么一定要挑選一門合適的親事。
元達笙親自和他提了親事,他也給了元達笙考慮的時間,后來元達笙和戚善定了親后,戚其良也暗示過元達笙,只要未曾成親,他就有后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