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和尚離開牛家莊后,分為兩路人馬,分別奔赴安樂縣和飲馬山寨。
應能和尚去飲馬山寨,應文和尚和應賢和尚去安樂縣。
飲馬山寨頭目馬天威,人送外號飲馬刀客,一把飲馬刀所向無敵,山寨有部眾數百,常年歸縮在飲馬山,做那打家劫舍的營生,只因飲馬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只有一條能同時五人行走的山路通往山頂。
如果在山路要道上安排人馬把守,即便是千軍萬馬都難攻破要道,到達山頂。
這些年,朝廷多次派遣兵將攻打飲馬山,都無攻而反,成為朝廷一大隱患。
現任安樂縣令吳大衛,采取安撫政策,跟飲馬山寨主馬天威達成共識,互不侵犯,沆瀣一氣,同流合污。
飲馬山寨年年上貢,吳大衛也就默認了飲馬山寨的存在。
一路上,應文和尚臉色鐵青,不說話。應賢和尚清楚應文和尚心里想什么。
應文和尚的皇爺爺打下江山,留下多少傳奇佳話。
是多么的偉大和了不起,現在朝廷雖然發生動蕩,他這位昔日的帝王都能為和尚出家,四出逃命。
但是,當他聽到在這偏遠的地方,竟然還有人無視朝廷的法度,草菅人命,怎讓他不生氣?
他選擇去縣府的目的,應賢多少猜測出一點。
起初的時候,應文和尚堅持自己去縣府,讓應能和應賢去飲馬山寨。畢竟飲馬山寨人多勢眾,且個個兇殘成性,常年在刀口上舔血過日子,不講規矩,不聽道理。多一個人去,多一個幫手,也好有個照應。
應能和尚他們一聽,后背都嚇出冷汗來。
他們雖然逃離帝都多日,來到這偏遠的西南邊陲。但是朝廷一日不見他們的尸體,一日不會放棄追查他們的下落。
如果應文一人去縣府,發生什么意外,或者被人認出他的身份來,那還了得?
所以,他們死活不讓應文單獨去縣府。要去,必須有一人跟著去,他們才放心。
應能和尚是昔日的吳文教授,武功了得,即便不能救出牛二的孫女,但是逃生還是有希望的。讓他去飲馬山寨救人,是最合適的。
應賢和尚是監察御史出生,武功同樣不弱,讓他跟隨應文,他們心里放心。
應文和尚嗷不過,只得答應。
傍晚十分,縣府。
“大師兄,你可要穩住,別沖動呀。”站在縣府不遠,應賢提醒道。
縣府門口,有大隊士兵把守,府內,偶爾看到有士兵結隊巡邏,且士兵行動有序,一看就知道平時里訓練有素。
應文心想,這安樂縣令也不是朝廷里了解的那么簡單呀。
光看他縣府士兵的安排就清楚,這個縣令要不就是個怕死的慫包,要不就是個有野心的人。
“哼,既然來了,即便是刀山火海,我們也得會會這個縣令。”應文話語僵硬,明顯是怒了。
“那我們怎么進去?看這架勢,如果我們從正門進去的話,我們還沒有見到縣令,都已經被亂刀砍死了。”應賢道。
應文觀察四周,縣府周圍都是高高的墻壁,一般人很難攀爬上去。即便是攀爬上去了,只要你不小心驚動了巡邏的士兵,一樣的失敗呀。
再說,現在還不清楚府內有多少士兵。
“走,繞到后面看看。”
他們繞到縣府后面,縣府后面同樣高墻聳立,但相比正門,他們沒有聽到有士兵巡邏的聲音。
“上去看看。”應文腳底生風,他運轉輕功,躍上圍墻,找到一處隱蔽的角落躲好。
別看他平時進進出出都有一大幫人跟著,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做。但大伙都忽略了一點,他自己的武功不低,只是平時少有人看到罷了。
應賢速度不慢,當應文躍上高墻時,他同樣緊跟上去,在離應文和尚不遠的地方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