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各處都傳出指令。
城頭各處早有預備,青壯中的強壯者紛紛用一個木叉子模樣的頂桿架住竹梯頂部,不讓它靠上城墻。
竹梯的重心在中間位置,一旦高度變高之后,底部用力是事倍功半,在城頭則更省力,但也不容易將竹梯頂翻。
流民靠不上去,便有更多人來扶著梯子,他們一起叫喊,往后退兩步再貼上去,城上城下都在嚎叫,圍繞著竹梯的頂部奮力對抗。
附近的青壯則往城下投擲石塊,他們雖然看不到下面的敵人,能看到木梯的位置,朝著大致位置胡亂投擲,下面連聲叫罵。
石塊如雨點一般,下面慘叫連連,附近小些的石頭都用光了,有人抓起灰罐砸下,下面騰起一陣白煙,接著有其他青壯將灰罐砸下,城下的流民慘叫連連。
過得片刻,那木梯往左側偏去,然后偏移越來越厲害,最后竟然嘩啦一聲倒了下去,探頭
(本章未完,請翻頁)
去看時,下面躺了五六個人,有人還在扭動,其他流民正抱頭鼠竄。
城墻上幾乎不需要指揮,各處壯丁大聲嚎叫,石頭灰罐雨點般砸下,沒有一個敵人能登上城頭。
一座座木梯翻倒下去,敵人紛紛后退,終于一陣銅鑼聲響,攻城的女真漢兵和流民混雜的隊伍落荒而逃,在城下留下了幾十名死傷,逃遠的敵人有些人坐臥在紫來街上,大多都是被石頭所傷。
北墻上歡聲雷動,青壯們興高采烈,這一波女真抓來的輔兵的表現差勁,讓守城青壯們感覺自己的力量非常強大,女真人也不過如此。
遼陽七縣方圓五六百里的所有地方武裝,紛紛向清源這個戰爭旋渦中心聚集。他們都是一日前奉北路軍指揮使調遣而來。
由于主力大軍也是趕往清源的路上,文書上并沒有給出具體的匯聚地點,所以各路地方武裝走的就有些凌亂。
樹林外是一片平滑的山坡,山坡下,一場慘烈的追逃與殺戮接近了尾聲,逃散的士兵被后方飛奔而來的騎兵追上,以長刀砍下了人頭,大量慘烈的傷亡在道路的前前后后蔓延開去。
這是一支被沖散了的大明衛所軍隊,有些潰兵被追趕著跑進前方一個小村莊里,不過小村莊的人基本都已經撤離了,一些騎兵沖進去,過不多久,在村子里放了一把火。
一些騎兵在外面的道路上搜刮著尸體上的油水,但動作很快,軍隊帶著的少許難吃的干糧也是很快便被他們扔了。看起來這些騎兵還有事,聚集起來之后,往回頭的方向奔去,下午的陽光里,一名女真騎兵歡呼著將人頭扔上了天空。
(本章完)